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体级肇事现场(第2/2页)

矮行星本身存在着自转,所以陨石坑的分布可以散乱无序,但必然是均匀随机,不应该出现这样明显,泾渭分明的痕迹。

所以矮行星是外来者,这个外来者闯入了原本稳定运动的第二轨道,招致了大量陨石撞击而在单面留下大量陨石坑。

这就好比雨天跑步一样,如果奔跑者速度够快,奔跑者的后背就不会浸湿,而前面则会彻底湿透。

“它来自哪里?”

“建立物理模型!我们需要确定它来自哪里!”

虽然还没有眉目,但采集者们可以确定,这个恒星系统在七万年以前,一定发生过什么巨变,能撞击出这样巨大陨石坑的陨石,其本身质量也是相当巨大。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巨大质量,导致它们的运行轨道很稳定,不会轻易因为其他陨石碰撞而变道撞击星球,这点上它们和行星是很像的,可以说,这类大质量的陨石就是早期行星的前身。

要想确定矮行星从小行星带的哪个部分进入并非难事,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一个简单的物理公式,现如今派上了用场。

首先是获悉大量陨石坑那一面中,最古老陨石坑的年龄,由此就可以大致确定,这颗矮行星进入第二轨道的时间。

再根据最大陨石坑的能量释放结合矮行星本身的质量,就可以获知当时矮行星本身的速度。

速度和时间都知道了,就可以根据物理公式得到矮行星围绕恒星公转所走的路程,这一路程再除以公转距离,得到的就是公转圈数以及一圈没有完成的公转。

那圈没有完成的公转,就是矮行星进入第二轨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