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3/4页)

“他送你的生辰礼,你为何还他?”长公主不解。

“那匣子里的东西,是一支白玉簪子。”

一听是这个东西,长公主便明白了。

“可是祖母瞧着你对萧家的小子分明不一样。”

“确实如此,我与他认识有段时日,他也帮过我的忙,所以我把他当成我的朋友,仅此而已。”

原来是自己误会了。

长公主失望的同时,一想到孙女不会很快嫁出去,心里隐约松了一口气。

“祖母,您是不是也觉得我不应该怨舅父?”谢姝突然问道。

……娇,你舅父确实是认错了人,才害得你有家不能回。你若是心中不舒坦,千万不要憋着。”

“我确实心里不舒服,却不是为我自己。一想到月城那些枉死的人,还有含冤十几载的姜大人,我就对他有怨。若不是他,何至于黑白颠倒,若不是他,又哪里会有以假乱真,他真的值得原谅吗?”

长公主叹了一口气,一想起这两件事来,她心里也不舒服。可是温华是她看着长大的,脾气品性她很清楚,其生母还与她交情匪浅。

当年她有两个伴读,一个是谢家的嫡长女谢芷,还有一个是颜家的嫡长女颜知雪。谢芷俏皮活泼,颜知雪安静稳重。二人一动一静常伴她左右,吃喝玩闹之事她找谢芷,学业规矩之事她问颜知雪。

颜家和温家有婚约,若无意外,颜如雪会嫁进鲁国公府。但天有不测风云,颜家虽不曾参与二皇兄逆谋一事,却因着颜如雪的姑母是二皇兄的正妃而受到牵连。

颜家被查抄流放之际,鲁国公府一顶小轿将颜如雪从后门抬入,此后便成了鲁国公府后宅里的一名妾室。

而温华的生母,正是颜如雪。

“娇娇,你不想原谅他,那就不要原谅。你受了委屈,你心有怨气,怨他恨他那都是应该的。祖母只是觉得造化弄人,你舅父从小到大最疼的就是你娘,这些年一直为未能把你娘带回京中而自责,如今又出了弄错你的事,他……”

谢姝闻言,心口发涩。

她和娘住在月城的那四年,三不五时就有人从京中捎东西给她们,吃的用的应有尽有,不拘是京中最时兴的料子首饰,还是一些天南海北的瓜果土仪,甚至还有不少小孩子玩的小玩意儿。

送那些东西给她们的人,是温华。

每每提起温华,娘都是一脸的开心,说他们兄妹二人之间的趣事,说温华是多么好的一个哥哥。

在那些源源不断送到她们娘俩手上的东西中,从娘回忆里的那些温馨画面中,她对这个舅父,曾经是多么的向往。

但出事的那一日,娘却说不等舅舅了。

后来娘让她藏起来,让她不要出去,说国恨家仇与她无关,只要她好好活着,可并没有叮嘱她等温华,也没有让她去找温华。

是不是那个时候,娘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祖母说温华一接到父亲的书信后连夜离京,为何迟迟未到月城?她也希望自己听错了,她也希望自己猜错了,但是她说服不了自己。

既然如此,那就让事实来告诉她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夜幕至时,祖孙俩一起用膳。

今日的饭菜是谢姝张罗的,当然不是说她亲自下了厨,而是她挑选的食材,又盯着厨房里的人做出来的。

炖汤里有王太医写的两种药材,糯粥里也有。

“祖母,我问过太医了,这几种药材可一起食用,药效并不相冲。”

长公主“诶诶”地应着,眼睛都红了。

粥中的药材煮至烂化,混在肉靡与菜蔬之中,入口糯滑之中带着鲜甜,竟尝不出半点药材的苦味。

早在谢姝去厨房时,她便得到了消息,却故意装作不知。她不仅知道煮粥的东西都是孙女精挑细选的,她还知道这粥其实一共煮了三锅,不停地调换药材和肉蔬的多少,直到第三锅才吃不出苦味。

人说含饴弄孙,这样的乐趣她没有过。然而她有生之年,还能与孙女朝夕相处,还能吃到孙女准备的饭菜,此生再无遗憾。

若是孙女能一直在她身边,那该多好!

忽地,她想到了什么。

“娇娇,你说你不喜欢萧家那小子,那你喜欢什么样的?”

谢姝:“……”

怎么忽然问这个?

“我没什么要求,以前想着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举案齐眉两不相疑。”

“门当户对?”

长公主想,镇南王府倒是门当户对,无奈娇娇不喜欢萧家的小子。

她刚要再问,就看到谢姝摇头。

谢姝说:“但我现在不这么想了。”

“那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我只想找个两情相悦的。”

长公主心下了然,这孩子的意思分明就是说萧家那小子不行。转念一想孙女若仅是这个要求,那便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