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宰辅外放贴告示(第4/4页)

不过弟弟忙得两个眼圈黑得像自家郎君带回来的白熊,李昭心疼弟弟,便假装信了李世民的胡言乱语,帮弟弟减轻负担。

宰辅坐着马车到处奔波忙碌,最远甚至跨越了长江,把科举取士的告示亲自贴在了长江以南的城墙上。

魏徵还继续南下,想要把告示贴到岭南去。

“薛公在岭南教导百姓已经年余,我相信岭南一定也有可以入仕的士子。”魏徵道,“自秦始皇起,岭南就已经服从中原教化,现在科举取士,怎么能把岭南排除在外?只要有才之人,无论地域出身,皆可为官。即使是山中的蛮夷,学了我朝圣学,能考过科举,那也是能做官的饱学之士。”

听闻宰辅渡过长江,冯盎亲自前往长江北岸迎接。

当得知宰辅是要在岭南科举取士时,冯盎惊讶不已。

他当然知道岭南在秦始皇时就已经归附中原,但那也只是归附而已。

岭南人还能进入京城为官?而且这还不是特招,会成为定例?

冯盎道:“岭南路远,士子们如何能赶上应试?”

魏徵道:“只要他们想应试,无论隔着多远的距离,他们都会来长安赴试。”

冯盎不再言语。

魏徵一直在观察冯盎。

虽然冯家自称忠于中原王朝,也确实每次都在中原王朝改朝换代后立刻投诚,但魏徵仍旧不相信冯盎的忠心有多纯粹。

偏安一隅当土皇帝多舒服?

如果朝廷在岭南科举取士,那么岭南的人才就会向中原流失。

这些人在朝中掌握了资源,又会反哺家乡,削弱冯家对岭南的控制力。

既然岭南在秦朝就已经归服中原王朝,千百年过去,岭南也该与中原再贴近一点了。

冯盎心里确实有点不舒服。

有能力的人都会有野心,岭南一直被冯家当做后花园、自留地,中原王朝过度插手,他自然不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一天夜里,他回到了小时候,趴在祖母膝盖上,仰着头对祖母说起自己的困惑。

祖母揉了揉自己的脑袋。

“我们所做的一切,你祖父让冯家扎根岭南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教化岭南百姓吗?”

“冯家也曾是中原大族,你们在偏远蛮夷之地安家,难道是为了当一个大蛮夷?”

“孙儿啊,我们的愿望即将实现,你在犹豫什么?”

祖母笑了。

冯盎从梦中醒来。

他已经年纪一大把,儿子都有三十来个,居然因为梦见了祖母而泪流满面。

冯盎醒来后,没有再入睡。

魏徵还未醒。冯盎没有打扰魏徵,而是站在魏徵门口一直等待。

等魏徵出门时,他才深深对魏徵深深一拜。

魏徵微笑着看着冯盎,双眸却沉静如渊。

“昨日我梦见了祖母,祖母很开心,若朝廷在岭南科举取士,祖父祖母让岭南瘴气丛生之地也变作礼乐盛行之地的愿望,终于看到了曙光。”冯盎道,“我先祖乃北燕末帝,一心想回归中原,带着三十余族人坐船回归刘宋。我祖父、父亲在世时,也常念叨何日完成教化岭南的任务,再归中原……”

冯盎抬头:“臣愿为宰辅牵马。”

魏徵脸上的笑容隐去,双眸则有了波澜。

他扶起冯盎,道:“冯氏贵胄之后,回归中原后又以儒学传家。中原当有冯氏望族。”

冯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犬子也会以科举晋身。我祖父当年也是考试为官,我们一家终于要回归传统了。”

魏徵道:“科举取士暂且放一边。陛下迟早会对高丽动兵,高丽王失信,屠戮你的先祖,让冯家险些灭门。你的儿子中若有勇猛之将,当报仇。”

冯盎眼中精光一闪,笑容更加灿烂:“先祖之仇,十世犹报。我冯家也该分一脉回归辽西祖地了。谢宰辅!”

魏徵微笑道,笑容很真实:“要谢就谢陛下和三郎君……和晋王殿下吧。若不是晋王殿下在陛下面前提起你先祖的事,陛下感怀冯家曾经蒙受的苦难,领兵打仗的事,哪是我能做主?”

冯盎起身,朝着长安方向跪拜。

“谢陛下隆恩!”

今日之后,冯家将再度回归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