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你说这个叫侦查(第4/5页)

但主公和军师显然是认定了李神通带兵本事不行,一点机会都不想给。

李寿也是这么想。

他甚至有点埋怨,两位堂侄真是太不给自己面子。自己还没打过败仗,怎么就认定自己不行?如果他跟随李渊,李渊肯定会重用他。

不过李寿就这么想了一会儿,便摇摇头苦笑,把这点埋怨抛之脑后。

李渊确实会重用他,但现在李渊连太原郡都出不去。

再说了,即使他不能为主将,但自己跟在李世民身边,李世民每一场胜仗中奖赏的将领名单中都有他的名字。后世史书记载,他李神通就是次次胜仗,毫无败绩。

这么一想,好像也不错?

毕竟李玄霸再厉害,但他身体不好,李世民不放心他独自领兵,以后肯定也会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为副手。四舍五入,自己和李玄霸的待遇是一样的。

李寿不仅说服了自己,还越想越高兴。

其实他有几分本事,他自己也知道。

自己身为勋贵,四十多岁了一事无成,本就平庸。李靖虽然比他大几岁,但好歹还是个马邑郡丞,郡中掌管兵马的二把手呢。

平庸的自己搭上了李世民这辆辉煌的马车,后世人评价自己,那也是“跟随太宗南征北战,战无不胜,当世名将”,而且还不累!

再说了,自己虽然不行,但儿子已经长成。将来自己做不到的事,让儿子去做嘛。

李寿想起与自己一同躲藏一同起兵,现在留在大兴城的儿子,忍不住又去找了李玄霸:“三郎,你看我家大郎如何?”

李玄霸微笑道:“这个要相处之后才看得出来。不过我见他勇武,应该是不错的。”

李寿叹气:“早知道就我留在大兴,让大郎跟着你们。”

李玄霸道:“我们又不是不回去了。这天下这么大,得打上好几年,他还有的是机会。”

李寿拍了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他松口气后,又忍不住埋怨自己:“唉,我真糊涂,离开大兴的时候怎么不多考虑考虑。大郎的带兵的本事可能说不上太好,但他胆子大身手好,在军中为一猛将还是绰绰有余。跟随你们南征的机会该让给大郎啊。我都老了,将来家里还是得靠大郎,我和儿子抢什么功劳!”

李玄霸安慰道:“以后机会还多得是。再说了,留守关中也有功劳,堂叔不必忧心。”

李寿没有被安慰到,仍旧很后悔。

他当时没多想,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跟着李世民离开了,现在越想越后悔。

李玄霸安慰了堂叔许久,又给李寿安排了许多事做,李寿才停止了抑郁。

一直在李玄霸身后当背景板的陈铁牛小声道:“这才是为人父的正常想法。”

李玄霸瞥了自家身后亲卫一眼,没好气道:“别多嘴。被人听见,我和二哥都保不住你。”

陈铁牛道:“有外人在,我从不说话。”

李玄霸扶额:“你其实可以说……我给了你那么多机会建功立业,你能不能积极点?”

陈铁牛摇头:“护好郎君,就是我的功业。”

李玄霸叹气,再次劝说失败。

李玄霸安营扎寨后不久,南郡郡丞就亲自前来拜见。

郡丞是太守副手,掌管兵马之权。天下生乱后,郡丞成为每个郡实际的掌控人。又因为出任太守者多为朝中勋贵子弟,他们在天下将乱时就纷纷逃回家中,所以许多郡的一把手都变成了郡丞。

当初李玄霸在河东郡的时候,河东郡也是由郡丞丁荣管理,后来杨广才派了尧君素去当河东太守。

天下大乱,两京都已经群盗四起,南方更是早就被群盗分割得支离破碎。

在江汉平原这一地,号称拥兵数十万的反王都有两个——朱粲和萧铣。其他小反王更是多如牛毛。

南郡郡丞手中只有几千兵马,已经考虑着投奔哪一路反王。没想到陇西郡王李世民和太原郡王李玄霸居然来了,他当即和郡中残存官吏喜极而泣,赶紧来投奔。

李世民将来反不反无所谓,反正大隋皇帝都死了。现在天下都是反贼,自己投奔陇西郡王,总比投奔原本地位不如自己的反王强。

不仅南郡郡丞主动来投,几日后,李世民让乌镝送信,说襄阳已经到手。

李玄霸满脑袋问号。

二哥就带着不到一百人去打探消息,怎么都跑到襄阳郡去了?两百多公里呢!

对比二哥,李靖只是送信,说沔阳郡郡丞已经归降,算是没跑多远,两地也就一百多公里而已。

一百多公里……

李玄霸看着二哥和李靖派来的使臣,满眼迷茫:“二哥带着不到百人跑到了四百里之外的襄阳,李靖也带着不到百人跑到了近三百里之外的沔阳。我记得现在还是乱世吧?四处都有贼寇吧?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不怕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