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病秧子怎会领兵(第2/6页)

诸葛武侯的阵法规模肯定没有后世大,阵法调整精度也没有后世高,但后世用的是电脑,他用的是自己的脑子。

李玄霸不认为自己能做到传说中诸葛武侯的程度。不过诸葛武侯的对手是同样训练有素的魏军,自己的对手只是已经在掠夺中乱了阵型,本就没打算与大隋死磕的突厥人。

突厥人将雁门郡攻打得只剩下雁门城之后,许多突厥将领都驻扎在雁门郡已经攻克的城池中掠夺享乐。

始毕可汗恐怕自己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容易把杨广围了,所以没有做好与大隋全面为敌的心理准备。他所率领的骑兵还只是执行“抢了就跑”的战略,没有形成严密的战阵。

李玄霸经过观察得出结论,突厥人现在的心已经散了,就等着大隋军队什么时候到来就什么时候撤兵,现在连始毕可汗本人都在忙着抢战利品。不同突厥贵族带领的骑兵还常因为抢夺战利品内讧。

突厥人号称几十万,大多都是老弱牧民充数,精兵也就是十万左右。这十万精兵被隋军杀了不少,现在大多围在雁门城附近。其他地方的兵力很少。

李玄霸可没打算直接去解雁门城的围,他是先要攻打雁门郡已经失陷的城池,引攻打雁门城的突厥精兵救援,然后在这条路上伏击他们。

李玄霸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告知李智云后,李智云道:“但我们人不够啊。”

李玄霸道:“伏击只需要用我现在手中的人手就够了。至于攻城……人应该快来了。”

李智云眼睛一亮:“三兄的意思是其他援兵?那是我领兵吗?”

李玄霸道:“攻城当然是士信领兵,你如果非想去,能乖乖当个副将吗?”

李智云叹气:“好。哼,迟早要让士信给我当副将。”

站在李玄霸身后和陈铁牛、向固抢位置的罗士信白了李智云一眼。

李玄霸笑道:“那你得努力长大。好了,该去会会援军了。”

李玄霸刚提到援军,屯卫将军云定兴的援兵就到了,一共有五千人。

在原本历史中云定兴也是冲得最快的援军,但人数不多,所以投奔云定兴的十六岁小将李世民才会献策云定兴用疑兵之计,让突厥人以为大隋大军到来吓退突厥人,以解雁门之围。

现在雁门之战的局势更加险峻,云定兴到达的速度倒是一样快,就是快到雁门的时候就有些踌躇了。

云定兴虽然是屯卫将军,但没带过兵啊。

他想抢救驾的功劳才会跑这么快,但真面对几十万突厥大军,他心里怵得要命。

如果不是他完全没有底气,原本历史中也不会听从当时还没有名气的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献策。

现在李玄霸及时派李智云找到了他,拿出杨广的旨意,云定兴毫不犹豫地把兵权交了出来,拍着胸脯保证一切听指挥。

云定兴完全没有在意李玄霸现在明面上的官职比他低。

李世民都当陇右道慰抚使了。李玄霸既然还活着,那空悬的副慰抚使的位置肯定就是李玄霸的。李玄霸的实权可比他高多了,在皇帝那里得到的宠爱也比自己多。

云定兴是废太子杨勇最宠爱的云昭训之父,一直被杨勇当做岳父,比对太子妃的父亲更亲近。

杨勇宠爱云昭训导致太子妃抑郁而亡,就是他被废的导|火索。在杨勇被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厌恶的时候,云定兴在那里卖力地给杨勇送奇珍异宝,并借用杨勇的权势为自己敛财,为杨勇被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杨勇被废后,云定兴一家被贬为奴隶。他一边继续像以前那样进献奇珍异宝,一边劝说杨广杀掉自己的外孙,再加上他的审美真的很高,督造的盔甲等器物非常符合杨广的喜好,官职比在隋文帝时还高。

虽然云定兴已经被拜为屯卫将军,但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又知道自己“废太子岳父”的身份在杨广那里始终是一根刺,比不过杨广从小宠爱到大的李世民、李玄霸这一对皇帝的表侄。

他惯爱阿谀奉承,不在乎自己的脸面,自然就不顾自己官职更好,很殷勤地讨好李玄霸了。

何况他真的不敢顺带着五千人攻打突厥的几十万雄兵啊。

李玄霸了解云定兴的性格,知道云定兴一定会和历史中一样率先到达雁门郡,才确信自己有了杨广的旨意就一定能拿到兵权。

若换得其他大隋宿将,就算他拿出杨广的旨意,他们也不会轻易交出兵权。

拿到兵权后,李玄霸让云定兴与自己一起坐镇后方,让罗士信和李智云、向固领军攻打雁门郡已经失陷的城池。

云定兴疑惑道:“为何不直接救援陛下?”

李玄霸道:“突厥雄兵主力屯军雁门城附近,这五千人攻打雁门主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突厥人攻占雁门郡其他城池后并未用心修缮城池防守,即使我们只有五千人也能轻易将其他城池夺回。夺回城池后,我们能在城里就地征兵征粮扩充兵力;还能逼迫突厥人从雁门城撤围,分兵攻打我们,给陛下减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