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帝北巡父离京(第4/6页)

杨广在征发河北百姓修驰道的时候就北巡了。

太行山到并州这条驰道,要在皇帝陛下走到这里之前就修好。

于是在这驰道两旁,重现了当年修大运河和东京洛阳时的“盛世”情况,累死征夫无数。

除了太行山到并州这条重量级驰道之外,杨广所走的路还有其他小工程。

李玄霸对杨广所说的“烂怂西边没什么好东西”,只是让杨广的行程稍稍缩短了一丁点往西拐的弯,少了一两条短短的驰道。

李渊也跟着出巡了。

离开时,他特意叮嘱李建成一定要照顾好弟弟们。

李建成与李渊挥泪离别的时候,李世民在那里嗷嗷大哭,抱着李渊的腿不放,把李渊的衣摆上蹭得全是鼻涕眼泪。

李渊鼻头一酸,也抱着李世民呜呜地哭。

父子俩那相拥大哭的模样不像是普通离别,像是生死离别,看得窦夫人和李玄霸都露出了无语的表情。

窦夫人和李玄霸对视一眼,双双叹气。

李建成站在一旁也很尴尬。他也很想加入,但真的哭不出来。

而且他也不明白为何父亲和二弟能哭得这样撕心裂肺。

不就是父亲伴驾出游,这有什么好哭的?

李世民不断在李渊衣服上擦鼻涕:“耶耶、耶耶,要注意安全,不、不要乱跑,跟、跟好陛下,别、别丢了。”

李渊哽咽道:“阿雄也要乖乖听你娘亲和大德的话,不要太调皮。”

李世民先点头,然后睁开红肿的眼睛道:“是大德听我的话!我才是兄长!”

李渊哭着道:“你现在哭成这样子,哪里像个兄长?”

李世民嘴一撇,继续哭。

李渊也继续哭。

杨昭此次又是留守大兴城,这次与李渊一同过来,是想向李渊卖个好,说自己一定会照顾好表弟一家人。

他还把齐王杨暕也带来,等李渊离开之后,就和李世民、李玄霸商量资助书院贫困学子的事。

哪知道,他居然看到这么一场……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的场景。

这有什么好哭的?唐国公和李大雄真的是亲父子啊。

杨昭见时间差不多了,提醒李渊还要赶路,李渊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李世民,又抱了窦夫人一下,才一步三回头离开。

待李渊走远了,窦夫人才嫌弃地用帕子擦自己身上被蹭到的李世民的眼泪和鼻涕,并帮李世民擦脸。

窦夫人尴尬道:“让太子殿下和齐王殿下看笑话了。”

杨昭立刻道:“父子情深,怎么能说是笑话?”

杨暕:“是挺好笑,我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

杨昭:“……”

杨暕:“……”

杨昭张开厚厚的肉巴掌给了弟弟一下,压着弟弟的后脑勺道:“抱歉啊窦夫人,我弟弟还小,不懂事。”

窦夫人连忙道:“无事无事,这本来就是笑话……你哭那么厉害干什么?只是伴驾而已!”

窦夫人狠狠拧了李世民的鼻子。

鼻子红得像是涂了红色颜料的李世民瘪嘴道:“我也不知道,就是想哭。”

李建成和李玄霸都嫌弃地叹了口气。

杨昭看着李建成和李玄霸,有些信了李建成已经与弟弟们和好的传言。

看这表情,李建成和李玄霸兄弟二人还是蛮默契的。

李元吉拉着窦夫人,大声嚷嚷道:“我饿了,我要吃肉!”

窦夫人赶紧捂住李元吉的嘴:“守孝吃什么肉,闭嘴!”

李玄霸赶紧上前道:“太子殿下,齐王殿下,之前请求的事,可否进府一叙?”

杨昭笑道:“我正有此意。”

他装作没听见李元吉说的话。

守孝期间不禁止孩童们吃肉是每个贵族家中都会做的事。

孩童脆弱,能长成者寥寥无几,若是因为守孝而饿着孩童,导致孩童夭折,这才是真正的不孝。

只是潜规则这样,为了表示对逝去长辈的孝顺,肯定不能大咧咧嚷嚷出来。

李元吉这样,若被旁的人听到了,定会认为唐国公府家教不好。杨昭自然要装作没听见。

就算是没眼色如杨暕,此刻也当作什么都没听见,仍旧端着他那副标志性倨傲表情,与李玄霸和红眼睛红鼻子李世民一同进府。

李建成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好意思跟去。

郑氏的肚子大起来了,他正好去看孩子。

郑氏得知此事后,叹了口气。

她很想劝说李建成抓住机会。一点脸皮算什么?

但李建成将脸面看得极重,她若多说了只会惹李建成不高兴。自己一生都系在李建成身上,郑氏便只能忍下。

不过郑氏劝动李建成派人送吃食过去,并悄悄叮嘱派去的仆人打探他们究竟在计划什么。

仆人回来禀报,此事并不是李二郎和李三郎与太子殿下有什么计划,而是李二郎和李三郎准备资助书院贫困学子读书,齐王得知此事后,也想做些善事,便将此事揽在了身上,李二郎和李三郎只负责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