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皇帝与将军(第2/4页)

“皇上教诲,微臣谨记。”

“朕已经五十岁了,精力不济,所以不想看到朝堂上鸡飞狗跳,为了些不重要的事斗得头破血流,朕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若是你实在看不过眼的人,也尽量不要起杀心,大不了将他贬到次属大陆上去,眼不见心不烦。”

严嵩叹道:“世人都言宋仁宗仁厚,陛下之仁厚远甚矣。”

“你这是说的屁话,他没杀过士大夫,朕杀过。”朱厚照说到此处还有些得意,“有些人该杀就是要杀。”

这话严嵩就不好接了。

他害怕。

“对了,你入宫何事?”

严嵩这才禀告,“回皇上,臣是来奏禀蒸汽轮车轨道之事,臣与户部、工部和少府都商量过,既然陛下重视这个工程,内阁及各部自然要全力为之,因而计划拨款3亿元,并征东洋三十万奴隶修建。此外,臣以为以公司运营更为合适,便仿照先前修通的新官道,分别成立建设、运营和机车生产公司,不知陛下以为是否妥当?”

“以公司运营是合适的。朕昨日说物资补给,那是战时,承平之时可以承担寻常货物的运输需求,到时候让商人按距离和货物重量缴纳费用。至于拨款多少,不要只给一个总数,朕要知道3亿元如何构成,而用人多少,你定即可。”

“是,微臣明白。”

朱厚照问:“还有事吗?”

“还有一事,臣要请陛下圣裁。”

“你说即可。”

“是。此事是关于四殿下。”说着他从袖口里捧出一道奏疏,脑袋也低了下去。

朱厚照伸手拿了过来,简单一阅便皱起眉头。

问道:“你以为是真是假?”

“皇上,关于四殿下,微臣想说一句肺腑之言。”

“讲了就是。”

严嵩跪了下来,“皇上与四皇子亲为父子,臣绝无挑拨之意,不过史书之上血迹斑斑,此事之要害不在于是真是假,而是四皇子实力太过庞大。

朝堂内外皆知,四皇子骁勇善战,临阵指挥从容有度,而其帐中副将如马芳等人,勇力过人,势如虎豹,至于所率骑兵皆为汉人、蒙人和辽东各部中的青壮精锐,如此虎狼之军,望之令人生畏。为大明江山计,臣恳请陛下三思!”

朱厚照抖了抖手中的奏疏,“自朕这个四儿子屡战屡捷,这样的奏疏就从来没有缺过,靠谱的人还会找几件正经事说他的部下有违反军纪之举,不靠谱的呢,干脆就说他为人嚣张、贪功冒进。这新疆巡抚更进一步,说豫亲王的副将只听王命,不遵圣旨。要朕说,老四最大的过错就是他打的胜仗太多了。”

严嵩一看皇帝不听,便闭了嘴。

朱厚照还催促,“怎么不说了?”

“臣是想说,陛下所言正是实情。若陛下笃定无事,敢问陛下又为何要将其他诸皇子留在京师,而不像太祖皇帝那般分封诸王?”

朱厚照眉头落下,脸色严肃起来。其实他是没说朱棣,都是实力强大的老四,您祖上是怎么干的你不知道吗?

“朕不想成为宋高宗,将士在外用命,皇帝却在家拖后腿,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令人不齿。”

“既如此,那臣恳请陛下再遣豫亲王行攻伐之事!”

朱厚照明白他的意思,既然老四实力强大,那就不要让他安安稳稳的稳固、保存自己的势力,就让他出去继续和别人打。

“如此,恐引朝官非议。”

严嵩心说您什么时候在乎过朝官非议,“一切非议,臣一力担之!”

朱厚照心中满意,嘴巴则讲:“话不能这么说。”

“臣是陛下的首辅,臣甘愿为之。”

“好了,好了,你看看他感觉像是要赴死一样的。”朱厚照拉上尤址说了这么句打趣的话。

尤址也说:“严阁老这是一片忠心,不过四皇子一向孝顺,阁老,您不必如此激动的。”

“行吧,你严阁老开口,朕总要卖你个面子,说吧,你什么意见?”

严嵩道:“四皇子之才自然是朝廷之幸,可朝廷不独有安西都护府,南洋也与西洋人有争端,有大将如此,岂可不用?豫亲王忠心于陛下,圣旨一到必定能即刻出征。”

他这意思就是说,您不是信任他嘛,信任的话你调动看看,他那么忠心,调动去别的战场也没什么关系吧?

这,确实不过分。

如果一个大将,皇帝调去别的地方领兵都调不动,那才是出了大问题。

调离职务以后,他过去的那些关系网就碎了,自然不如在位时那样一呼百应。

说实话如果将来老四在南洋起事,还能让西北一众将领为他卖命,这种人格魅力就太大了,说明他就是百年才出一回的大才,那皇帝的位置就该他坐,坐上了以后大明必定又是一个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