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科技与产业(第3/4页)

“不错,儿臣在科学院中搭建了一段五百丈的轨道。”

这就是朱厚照脑海中的火车雏形。

蒸汽轮车是蒸汽动力最简单的应用之一,就是活塞通过连杆连接轮子,蒸汽推动活塞运动,轮子自然就转起来了。

“如果搭载粮食这类货物,最多能载多少?”

朱厚照在身边人的搀扶下走了上去,驾驶位置的空间还是比较逼仄的。

裕亲王回,“儿臣观摩过实验,一辆车头最多可以拉五节车厢,还需设置一节装煤车厢,大约可以拉动120石的粮食。”

一石大约是150斤……脑海中疯狂算数之后朱厚照有概念了,大约是10吨左右。

“这些用铁的部件是怎么锻造出来的?”

“冶炼之法本就是有的,就像是铸造宝剑,民间是有铁匠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要锻造成特殊的形状,这比较耗费功夫。”

朱厚照明白了,“如此说来,这些都是人力打造,那便不能快速生产。”

“父皇明见,正是如此。”

知道这一点,朱厚照也不会失望,所谓工业、所谓机器时代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整个大机器动不了。

手工锻造当然就会有产能限制,不过能弄出来就不错了。

“没事没事,关键都能满足要求吗?机器运转会有磨损吧,各个部件的磨损程度如何?”

科学院的一众专精此道的人都不免惊叹,皇帝竟然了解到如此深的程度。

原因也很直接,朱厚照对于现在的金属冶炼技术期望不高。

裕亲王看了看边上白头发的技术负责人,这个问题太复杂,此人低头拱手,“回皇上,磨损是都会有的,只不过程度如何不好一概而论,各个部件都不一样。”

朱厚照不关心那么具体,他只问:“若是建个在天津港和京师建一条专用轨道,这些蒸汽轮车能无故障跑多久?”

此人答:“老臣敢保2年无虞,除非经历特殊的情况或者有人故意损毁。”

行了。

够了。

老二说是重大成果还真是。

于是乎众人发现,明明已经五十岁、喜怒不露于色的皇帝竟兴奋的直接拍手,“若真能达到!这就真是个好东西。老二,你这是大功一件啊!”

众人有些意外,这么个铁疙瘩至于这么激动呢?

载壦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父皇,这些都是徐技术员他们搞的,儿臣不过居中调度。至于它的一些缺陷,父皇也请放心,儿臣会让这些技术员全程跟随,并不断改进,争取做出第二代蒸汽机车。”

朱厚照掐着腰,他稍微冷静一下,然后开始吩咐,“睿亲王。”

“儿臣在。”

“今年的预算重新做,把这个项目加上去,从京师开始修建直达天津港的铁轨,需要花多少钱你和科学院的人合计合计,递个奏疏上来,朕来批。”

接着他兴奋对着众人宣布,“诸位爱卿,这个东西绝对是我大明的国之利器,因我大明疆域广大,有些地方还与中原隔着荒漠、戈壁,但有这东西便不一样了,现在能运货,将来还能运人,且它是机器,不惧寒暑、不知疲惫,无论昼夜都能运行,如此只要轨道能通达的地方,朝廷一声令下,人、货都能不间断的运送,将来有日,大明要克服偏远地区中枢鞭长莫及的问题,就靠它了!”

好多人并不能深刻理解,但皇帝既然这样宣布,那么只能应和了。

严嵩就有眼力见,他拍马屁说:“微臣恭喜皇上又得利器!恭喜裕亲王再立大功!”

其他人自然跟上。

待他们结束,朱厚照说:“老二,这个机车暂时不能实际运行也没有关系,今天看到它朕心中便有数了,从京师到天津港的轨道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铺好的,你要带领这些人继续改进,改进的方向就两点,动力更强,速度更快!”

至于燃烧效率这些东西,先他们暂时放一边。

现在他们都能搞出蒸汽机车了,全世界的煤可劲挖!

“儿臣遵旨!”

“等到将来轨道建成,机车成功运行,朕升你的爵位!!”

朱厚照豪气十足。

而老大、老三、老五全都有些傻眼。

他们这些皇子都是二等亲王,哪怕是老四南征北战到现在也是二等亲王,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兄弟几个干活儿皇帝一点没表示,只不过没表示这个罢了。

而因为皇帝从来不在爵位上松口,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众人都觉得一等亲王或许就是一个挂在那边让人馋嘴的东西,根本就不会拿出来用。

没想到今天在这个场合说出来了。

就是载壦自己都有些受宠若惊,他顿了一下之后说:“父皇,儿臣做这些是应该的,如此厚赏,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