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奠定格局(第2/2页)

“你怎么想?”

“臣在考虑,或许可以在大明进行试种,如果成功,百姓也就多了一个生财之道。”

“不行。”朱厚照明白他们是太‘温柔’了,香料的产地就是东南亚,这不仅是土地的问题,还与气候有关,自己种还不一定有人家的好,他指示说:“不需要引种,香料贸易的产地有不少是《明约》国家,都是大明的属国,他们那里已经能大面积种植,何必舍近求远?

直接到那边去购买土地,雇人耕种,掌握原产地再形成规模以后,还可以获取定价权。”

一直没说话的汪献解释道:“商人们是可以这样,不过微臣二人是考虑让大明百姓更多的参与,如果一切都在南洋进行,百姓获利便成了问题。”

“南洋公司不是有股份概念吗?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同样运用股份的概念,这样还能迅速积累资本,然后大规模购买土地,在短时间内形成我方占据主导的局面。到时候赚了钱,在对股东进行分红,这样他们不就获利了吗?”

现在产业、货币到了这个程度,许多经济概念朱厚照会直接拿来用,其实股份制先前就在南洋公司身上用过,只不过他们运用的灵活度还不足。

顾佐咋舌,“若是汇聚这么庞大的资本,咱们的人买的土地过多,一方独大,臣担心会有其他的问题。”

朱厚照则不以为然,“要是有了钱只顾奢侈享受,朝中上下全部醉生梦死,那么自然有问题,但如果继续造舰造炮,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汪献只能是笑了笑,天子就是这样的风格,“如此则是国内以棉纺织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心,国外则以香料产业作为发展的重心。”

大体上这样是没错。

顾佐则建议,“陛下,南洋公司已经十分庞大,臣以为既然是要新成立公司开展香料贸易,不如独立于南洋公司之外。”

朱厚照想了一想,“可。”

“还有一个问题。”

“说。”

顾佐忧虑道:“朝廷货币改革以后,境内不许使用白银,可海贸还是收白银,这些收取的白银都要对应换成新钱,如此便导致我大明境内新钱越造越多,最终这就是滥发呀!”

是有这个问题。

“你们有什么建议?”

顾佐有些愁恼,“说到底就是新钱得有个去处,这便很难,国外蛮荒之地没什么可买的。好在如今南洋国家能流通,尚且不成问题,可十年、二十年之后便说不准了。”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如果白银有一天对咱们来说不值钱了,那么就不收白银,只收黄金。

难的是,如何强大到让所有与你做生意的人不敢掀桌子默默的咽下这颗苦果,接受这些条件。所以……这不是商业问题,这是政治和军事问题。”

那么现在讨论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办法是有的,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用,这就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朱厚照看了一眼载壡,意味深长的说:“按照今后的形势,国与国之间相处,强国、大国永远是有办法的,因为他强大,实在不行他可以掠夺;

小国、弱国永远会有问题,即便有办法,它也不敢使,因为它最根本的问题其实是弱小,哪怕局势稍缓,积累丁点儿财富,但他会被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