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正德二十一年(第2/3页)

入眼皆白,四处寂静。

只有一个穿着绿袍子的小太监举着一个奏本踏雪急走。

“吕宋军报!吕宋军报!”

在屋子里烤火的朱厚照很快听到了,他看了一眼尤址。

老太监马上退出,“陛下稍待,奴婢这就去看看。”

皇帝面前载垨和载壦分别坐着。

“是三弟的消息?”

说起来朱厚照对于这个结果有预期性,毕竟大明有火器,有训练有素的军队,还有经验丰富的将军,这还打不赢,那才要出问题了。

尤址很快折返回来,朱厚照则抬头看了一眼在暖阁外面跪着的人,随口说了句,“给些赏钱吧。”

“谢皇上!谢皇上!”

“好了,跟我走,领赏去。”

载垨看着皇帝翻开奏本,有些耐不住,他心里急着想知道那边的情况。

后来果然看见自己的父皇嘴角翘起,“成国公用兵稳重,战事没什么意外,吕宋大局已定。老三勇猛无畏,也是好样的。”

“太好了。”老大老二同时欣喜,“儿臣恭喜父皇再胜一役,我大明国威自今日便可宣于南洋了!”

朱厚照自己政治敏感性高,他仔细的瞧了一眼这两兄弟,按道理来说,他们说不定会不想看到载垚立下什么功劳。

不过这种期待自家人打败仗的念头是他绝对不允许的,但凡有发现,都得给他们展现一下什么叫子不教父之过。

“父皇,叛军荡平了么?”载壦问道。

“突然进剿虽然扫去了沿湖的几十个部落,但叛军并没有完全清除。吕宋岛只有那么一点儿平底,自贝湖向南不仅多山,而且都是密林,实在不宜追击过深。”

朱厚照在这一点上还是认可成国公的。

大明的士兵突然到那种环境下战斗,首先就是要和瘴气、蚊虫等对抗,不能够深入太多的。

而且其实也没必要。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一个海上军港,再加连着的后勤保障根据地其实就足够了。

真要把所有群岛上的土著全部杀光,这其实不太能办到,而且这些国家名义上都是大明属国,做这种事情政治代价、军事代价和经济代价都太大。

还会引发列国纷纷反弹。

大明和西方不一样,西方人不是这里的原住民,他们可以没有任何历史和政治负担,做出一些惨绝人寰的恶事。

但大明是东亚的原住民,历史上南洋岛国就与中原王朝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有的人还有亲戚在南洋。

所以除非岛国本身作死,否则屠杀原住民,这一点在大明朝堂内部都过不去。

“父皇,儿臣以为要不要和降旨给苏禄国的国王?”载垨建议道:“叛军向南部逃窜,唯一可能的也就是进入苏禄国。这条生路一段,这些叛军必定人心混乱,不攻自破。”

吕宋群岛主要是两个国家,北部是吕宋国,南边连接着苏禄国。

隔着大海相望的是加里曼岛,这个时候是渤泥国。

渤泥国在这段时间也算强盛,而且和明朝的关系不错。

永乐三年,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遣使进献土特产品,太宗皇帝还封其为王。

永乐六年,国王及其家属一行150多人抵达中国,受到太宗皇帝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

可惜这个国王最后在南京病死。

后来明朝国势微弱,渤泥国没办法只能臣服于满剌加国。

但自弘治末以来,大明重新强盛,不要说渤泥国了,满剌加国都在看大明的脸色。

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个时候的南洋就是大明的后花园,属于传统的势力范围。

如果不是吕宋有严重的叛乱,其实贸然出兵还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此时真正的威胁还不是当地土著的叛乱,而是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开始涉足这片区域。

史书记载,这个时期的南洋贸易非常繁荣,西班牙人大概在嘉靖年间首次到达吕宋岛,到了以后他们先恳请苏莱曼国王给他们一小片地方,主要是用来贸易、生活等等。

不过后来他们就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驻地范围,还悍然向当地人发动了战争。

大明现在至少有天朝藩属的名义,不少小国都愿意臣服大明。

西班牙人到了这里可就是完全的侵略。

“给苏禄王的旨意,朕准了。”

载垨又受了几分鼓舞。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细致梳理他先前提出的大国战略,所以对南洋的局势还是有几分洞若观火的。

“还有,既然大局已定,父皇要不要召还三弟?三弟远渡重洋,想来也盼着早日班师,向父皇复命呢。”

这一点朱厚照则考虑了一下。

16世纪的上半叶,西班牙人还没来,葡萄牙人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