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演讲、加饷与政治学院(第3/4页)

于是乎海军学院自发性的开始提出要守卫海疆、要征战海洋。

……

……

到了正德二十年十月底,侍从室忽然抛出了三样东西到朝堂上,

头两样是两份文件。

一份是《新时代大明军人纪律条例》

另一份是《新时代大明步兵操练条例》。

其实这两个是一个东西,就是朱厚照开始提高对于当前军队的纪律要求。

纪律绝不仅仅是定几个规矩,然后弄个严苛的惩罚来强迫人如此。军纪的成功建立要士兵有一种向心力,有一种使命感。

就是他至少明白他虽然苦、累,但是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如果不加以思想改造,而单纯的严刑峻法,这要换到唐末,那帮兵痞能把你杀了换个头儿上来。

而最后一样则是一个建议:建议要对军人进行加饷。

不说多,一成还是要加的。

这是传统的手段,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而且这也是适应新时代所作的调整,在新时代中,世界所有国家都将形成激烈竞争,甚至会诉诸武力,这样一来,军队就成了国泰民安的重要保障。

没有一个强大的军备,就没有一个强大的大明。

但加大军队建设力度,不仅仅是制度调整、更重要的你得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至少要解决当兵之人的后顾之忧。

对于朝中大臣来说,皇帝在陆军学院的那次训话他们全都知晓。

因而侍从室根据天子的意思做出这些也完全不意外。

只不过其中的一些军队纪律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说是比较苛刻的,实际上旧时代军队,

即便是我们认为的那些‘正义之军’,也存在攻城以后抢掠、滥杀的情况。

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底层的老百姓是不被当人的。

乾清宫内,

龙椅上的朱厚照对着众臣子说:“不瞒你们说,这些事情朕已经考虑了一阵子了。《万国图志》现在刊行大明各处,人人都知道世界纷争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唯有让自身更加强大。过去那种办法是不行的。

治国治军都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想着对外胜利之前,先要自己革除弊病。说得极端些,开了国以后,老百姓也睁眼看了世界了,知道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有的国家还不错。假若大明军队总是多行不义,那么迟早有一天大明的百姓会主动欢迎外面的敌人,真弄得同胞阋于墙,那便是最大的悲剧了。”

兵部尚书桂萼本来应该先表态的,但他沉默不语。

如此,大家便明白,这家伙是先前就知晓的。

“陛下,”王廷相先出来,“微臣以为这些条例中缺少一部分东西。”

“说。”朱厚照声音沉稳。

“是。按照现在的纪律要求,大明官兵要以保护百姓为先、更不得侵害百姓分毫……这些道理上过学院认过字的人大约还是能明白的。但普通士卒却不明白,若是出现很多士兵触犯了条例,到时又当如何?难道要大规模的处罚这些人吗?”

朱厚照原本是准备这样的,不过看他提出来便想着若是他有好的办法也可以,“你以为要怎么办?”

“微臣以为要先在各军、各卫所交代清楚,并设置一段过渡期,不然若是转换的过于剧烈,臣担心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毕竟……微臣斗胆直言,陛下要建立的这支军队是前无古人的。”

朱厚照考虑了一下,这并不改变根本性的东西,所以他点头,“可以,就在不同的军队中设置不同的过渡期。”

“皇上。”周尚文提议,“趁着这段过渡期陛下可使文官入军宣讲,以便全军上下更能理解此次变革的背景。”

他是提醒皇帝。

因为朱厚照先前说过要在每支军队中设立一个文官。

朱厚照很快接收到这个讯息,他马上说,“不错,这还是有必要的,军队中的识字率虽经多年持续提升,但仍然不够,大部分人想必不能理解何为世界局势、何为民族相争,还是有人进行宣讲才更好些。”

改造军队是一个很细致的活儿,说白了就是洗脑,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相比较而言,让朱厚照自己从一百个人逐渐拉起一支队伍,他会更加得心应手一些,但现在大明的卫所兵遍布天下,其实更加困难。

想了想去,朱厚照又说,“除了过渡期,再加入一个分批施行。先从京营开始,并根据实践下去的反馈再行改进,想来会更加好些,同时也是列出一个标杆,到时候其他部队知道如何模仿即可。”

这样是更加的稳妥。

众臣纷纷点头。

这件事并不侵犯什么人的利益,只是会将一些军队中的蛀虫给揪出来,可这些人平时都缩着脑袋,他们在朝堂上没有‘发言人’,自然不会有人跟他们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