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回京(第2/3页)

听到皇上两字,姚玉林这才动身,身上的铁链子也随着哗啦啦响,“罪臣姚玉林,接旨。”

“打开门。”

“是。”

接着就是一个侍卫端着一壶酒和一只酒杯低头走了进去。

载壦也进去了。

姚玉林看到这幅场景,大概是猜到了什么,所以他呢喃着微微摇头,由慢而快,“二……二殿下,罪臣,罪臣想见皇上。”

“可是父皇不想见你。”

“不!”姚玉林忽然像是重新获得了力气一样,“罪臣,罪臣还有四川的民情要上奏,还有那些土司!在赴任之前,皇上曾面谕罪臣要时刻掌握诸土司的情况,这些,这些还没来得及禀报呢!”

杨慎怒斥,“姚玉林!死到临头,你还要胡说八道?你这个人除了自己的官位,哪里还在乎别的?民情?民情能得到你半分关心吗?!”

“二殿下!罪臣真有,罪臣原本是准备入京见了皇上再说的!这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罪臣岂敢说谎?”

“如果真有……”载壦开口,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

“那你写下来就好了,我自会转呈父皇。”

轰!

姚玉林听到这句话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其实他哪有什么情况要禀报,不过是临死之前的挣扎。

他自以为到了京师,一切尚有转机。

但现在这架势,朝廷是要在这里就处置了这一切。

“皇上,皇上真要赐我死罪?”

载壦耐心回答,“圣旨,岂会有假?”

“那,那张阁老那边呢?张阁老怎么说?”

“受你的牵连,张璁也免不了被父皇训斥。关于官银走私一案,不止是你,现在是从上到下在追查犯案人员。我已得知,这件事就是张阁老亲自负责的。”

张璁负责?

这件事杨慎也是头一回知道。

按道理来说,皇帝让人自己查自己,这不就是便于他监守自盗吗?查到最后又能查出个什么东西?

不过放在眼下来看,却又不一样。

皇长子当着皇帝面弹劾张阁老,

皇次子到四川更是掀出这桩案子的细节。

皇帝再加压力给张璁的话……他就得仔细的想好如何办这件事了。

不对,

杨慎转念一想,皇帝这是在为收拾张璁留下后手。这种处置方式就像是诱导张璁犯错,你处置的不到位,我就处置你,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个理来。

而张璁也是极其聪明的人,他必定也会明白皇上此举是杀机已现。一不小心掉进去,那就是万丈深渊。

所以他是千万不能再出纰漏的。

这就是正德天子,也是伴君如伴虎的真实写照,他是要么不处置,像这次一旦真处置,那么那种手段之凌厉、力道之到位,完全就是把张璁拿在手里随意揉捏。

这种处置方式之下,像姚玉林这种犯事的官员,是千万保不住的。

说赐死,那就赐死,简单的很,一点风浪不会起。

什么叫掌控朝堂?这就是的。

真要让姚玉林死,那是最支持他的张璁都使不上劲。

而姚玉林呢,他是落难,但并非智商下线,这么一说他就明白过来了,张阁老现在是自身难保,必须得自我革命,根本就顾不上他了。

“姚玉林,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么?”载壦心情复杂的问。

姚玉林痛苦的闭上眼睛,泪水甚至在他的脸上洗出了两条干净的细线,“三十载浮沉,一时不慎,转眼即逝。我姚玉林,对不起皇上啊!以至皇上最终连面都不让老臣见一面!呜呜呜!”

“你后悔吗?”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若是再有重来的机会,我必定以十分的心思效忠皇上,绝不会再犯这样的大错!”

载壦闭上眼睛,这就是一个封疆大吏的最后了。

“来人,赐酒。”

“是!”

咕咚咕咚咕咚,一杯小小的毒酒就这样端到他的面前。

载壦说:“父皇常常对我们几个兄弟讲,我们既入得此家,便要心中装着朝廷、装着百姓,做事做人,都要问心无愧。我是皇子,你们呢,都是大明的臣子,既入此门,最好是心中多几分公心,少几分私心。免得落下和姚玉林一样的下场。”

砰!

酒杯已空,人与杯子同时摔落在地。

走出监狱,载壦心情不算很好,他吩咐说:“四川差使已了,你们收拾一下,我们尽快北返,父皇有旨,要我去行宫听命。”

“是!”

杨慎也看出来载壦心情不佳,在所有人走了以后,还出声安慰,“二殿下,姚玉林欺君罔上,是死有余辜。二殿下不必如此。”

“用修,我倒不完全是为他。”

“那二殿下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