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石塘港的海风(第2/3页)

多出来的粮食,一是卖给吕宋国的权贵,二是还要供应石塘港的军粮。

人少地多、再加差不多免费的劳动力。

这种贫富差距,也就是当地驻军时刻备战,不然真的出事。

载垚听完了这些,又到石塘港内的街头去看了看,这里和内地的闹市就没什么区别了,无非就是些,不过倒是能看到不少当地人。

这些人操着很不熟练的汉话,说起来还有几分滑稽。

之后他才回到重兵把守的总督府。

朱凤正在召集将领议事。

说起来,加上刚到的一万两千人,他现在手底下可用之兵将近两万五,而且都装备精良,其中装配有鲁密二代的士兵共有八千人,这支火器部队,算是他一张王牌。

而且张经还带来了大量子药,可以说补给也是足够的。

正常情况下,他的部队还是以冷兵器为主,毕竟这里离中土太远,一旦子药不足,那就危险了。

不过在当地筹建可以生产的工厂之事他已经在努力了,只是朝廷尚有些疑虑。

这是政治方面的考量,暂且不提。

“昨日我军靠岸以后,苏莱曼二世果然遣人来见。”朱凤面对众人,“他的意图还是老一套,希望咱们可以借款给他,好让他扩军平乱。”

张经问道:“叛军主要是哪些人?”

“是一个叫阿贝的人,他原本是当地一个土著部落的首领。而他之所以起兵反叛,实际上还有我们推波助澜的缘由在其中。”

“此话何解?”

“朱凤说,我们是外来人,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军事,都远强于吕宋国原本的土著,这个阿贝在自己的部落里推广了水稻,又学着我们训练自己的部族,实力增强,野心也增强。趁着苏莱曼二世在百姓之间大失人心,他便起了起兵反抗的念头。”

吕宋国现在是个部落国家,大海中的一个破岛,哪里有什么官僚体制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苏莱曼控制多少部落和人口,叛军又控制多少部落和人口,相互之间攻伐决战,谁赢了,谁就是新的吕宋国主。

“大帅,”载垚忍不住开口,“吕宋国是向我大明递交国书,请为藩属的,上一任吕宋国主也曾入京叩拜国父皇。因而,这吕宋国就是我大明的藩属国,而我们这些上国之人,可不能说是外人。”

说完之后,他还回到原位,“这是末将一人之见。”

“有理,有理。”

“他们双方各有多少人马?”

朱凤这一点是清楚的,“苏莱曼原有兵马八千人,为了平乱,迅速扩充到了三万多人。叛军也是越打越多,现在也有一万多人了。整个吕宋岛我估计最多几十万人口,现在啊,除了咱们这里,没几处好地方了。双方之间在贝湖边和普拉山脚下各打了几场,互有胜负。”

听下来双方的力量都不强。

不过哪怕朱厚照也没有产生过干脆两边都收拾掉的想法。

为什么?

山多。

如果整座岛都是一马平川,那说实话直接骑着马把这些人赶下海就好了。

但大多数都是山地,这就很麻烦了,到时候零零星星的人都躲到山上,你能怎么办?一座一座山头去挖么?

朱凤说:“这几日来我也在想,若要说与我大明的关系,还是这个苏莱曼二世更好一些,虽说他也防着咱。但这路阿贝叛军想要争取的东西太多,我们不能够支持他们。苏莱曼二世虽然还没有向我们正式求援,不过我们也可以撇开他行事,而遵照的就是不可伤我大明百姓的圣旨之意。”

载垚听到这里耳朵竖了起来。

真正的戏份这个时候才开始。

“还有一个缘由,便是我们的眼线发现,这路叛军当中出现了西洋面孔。我推测,阿贝隐隐的对我们的敌意便是这些西洋人从中作梗。”

海军提督郑布说道:“可是外海游弋的那几艘军舰?大帅不必放心,交给末将就好。”

“虽说轻易不要与别国开战,但一旦我军出营,他们有异动的话,该打还是要打,免得叫他们得了先手。”

“是!”

“至于陆地上,大明百姓是在这里经商种田,持续的战乱不仅影响商路。因而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件事都该要结束了。”

他们还是要扶着苏莱曼二世,因为这个家伙没那么大的野心,而且是原来的国主,名正言顺。

“大帅,叛军在贝湖区域么?”这是载垚问的。

“不错。”

“那便将叛军部落继续往东南驱赶,赶到贝湖南面的山上去。至于北面,我们垦荒的地归我们,剩余的交由苏莱曼二世处置。”

他还是拱手,这是建议。

朱凤原本也是这个想法,因为他们的主要利益都在北方,自然是要把叛军部落往南驱赶,再用天然的贝湖作为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