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新的凤阳巡抚(第2/2页)

顾佐见此,像是明白了什么,宽慰他说:“子充兄,路虽远,行则将至啊。”

又能有多难,这些地方都不是贫瘠之地,只要认认真真治理几年,必定又是一片生机。

其实就这么一点一点的做,等到正德十年、十五年,那天下是个什么光景?

而像是这样的变动,京里传得的确不少。

朱厚照也没有严令不准透露的意思。

因为这样的严令会打折扣,这些事情太多人关心了,就算真的什么都不说,外面肯定也是假得满天飞。

再有,人员调动规模较大,提前让他们知道也无不可,心里头有些准备嘛。若是有人实在不合适,那也有调整的空间,毕竟又没有正式发圣旨。

这样等到最终全部宣布时,朝堂内外接受起来都比较顺理成章。

至少顾佐对此是开心的。

乾清宫中。

皇帝还在倾听,现在是杨廷和和刘健在商议红薯推广之事。

“育苗我们已培育了很多了,山东离京师近,便先选运河两岸几个州县先行试种,今年的话……可先试种一万亩。”

朱厚照眼皮子一番,“少了,不要轻视了希贤公在山东的威信,其他地方官府的话老百姓一般不信,但刘先生的话山东老百姓还是信的。他只要开口,就只种一万亩?刘先生,你该记得朕与你约定的徭役之事,多种出的粮食,正好可抵差役口粮啊。”

刘健对此极力欢迎,“能增产,相信百姓绝不会拒之门外,陛下放心,老臣会将此事当做正德五年的头等大事去做!”

高产作物普及这种事,没有官府推广也会慢慢散开,因为它确实高产,但那会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就像历史上那样。

所以还是需要官府从上到下主动的去推。

朱厚照说道:“红薯在山东种开以后,希贤公可在当地挖个超大的地窖专门存放,如此一来,不敢说山东以后再没有一人会饿死,但不管哪里有灾,只要救灾及时,灾民至少有一口红薯能吃。”

刘健也在憧憬着,憧憬着那如天堂一般的人间真的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