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天子心思深(第3/4页)

其实浙江商业在海贸带动下刚刚起步,所谓的不合时宜,无非就是税收制度跟不上,导致一帮人可以偷税漏税。

这当然要改,但在军屯清理的当下,还是不合适的,再有,要改肯定和士绅优免一并改,可那就更不适合现在搞了。

所以朱厚照只是点头,“朕会着重考虑的。”

话说回头,浙江受海贸影响而出现这种变故,这就导致新任巡抚人选变得异常关键了,若是应对不了或是胡乱应对,搅乱了大局,甚至破坏了海贸,那这个影响就太大了。

皇帝望着外面略有些发怔,其实严嵩挺好的,可惜他去了贵州。这种听话、聪明、还会办事的奸臣找起来也还真不大容易……

回过头来,他忽然发现王琼还跪着。

“平身吧,德华。”

“是,谢陛下!”

“随朕去外边儿走走。”说着他向外去。

王琼弯身跟在侧后方。

出了乾清宫以后,皇帝只让尤址远远跟着,其余就没人了。

这是比较特殊的安排,不过皇帝状若无意,“正德元年,朕下令免了浙江很多士绅的功名,当中还抓了不少宗族子弟,现在杭州、嘉兴等地应当还有不少经当年之事的人,他们私下里可还老实?”

王琼左右两侧看了看,没人,就几名公公远远的跟着,还低着脑袋不敢乱动,他眼珠子一转,大概知道皇帝对这件事的‘特殊态度’。

“老实的。陛下有所不知,浙人,胆子小的。”

朱厚照嘴角直抽抽,妈的,他前世就是浙江人。

这话说得他很不服,一个侧身叉腰,“你倒是说说,浙江人怎么就胆子小了?有什么根据?”

王琼就是打破了脑袋也想不到皇帝身体里藏着的是另一个灵魂,还嘿嘿笑说:“其实也不是贬了浙江人,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浙江毗邻江南,是好山好水之地,那百姓看着婉约,自然就显得软弱胆小。”

“你们山西人就好?”

王琼立马拍上马屁,“臣说错话了,请陛下勿怪。总之士绅的事,臣替陛下看得紧着呢,就怕一帮想不开的闹出什么事,到时候可别连累了臣的这颗脑袋。”

那件事之后,王琼帮着皇帝办了几件案子的。

只不过这种案子比较不那么正大光明,所以几乎明面上从来都不提。

这种事也只适合王琼干。

“……而且,陛下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浙江许多读书人见做官无望,只得经商,他们识文断字、见识广阔、脑袋也灵光,不少人都在海贸中赚了不少银子。

这文人雅士有了钱却不能做官,闲着整日也无聊,便在雅趣娱乐之上又有新追求。可惜陛下不能亲眼见到,浙江比之前些年可是热闹不少。”

“这都是你的功劳,朕记着呢。”朱厚照心情畅快起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朕历来重视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选中了一个就舍不得放手。所以说,你们这一批都在地方很久了。不过朕不能私心太重,做官嘛,谁愿意只在一个地方做官、一直做一样大的官?所以说不让你在浙江,不是因为你做的不好,你做得不好,朕会一直把浙江交给你?但王琼不能一辈子只是一个浙江巡抚。”

这话分量不轻。

王琼撩了官袍不顾地上寒冷,直接叩头,“臣出身贫寒,能得陛下简拔已是偷天之幸,不要说一个巡抚,就是一个知县,臣也会心甘情愿,替陛下治理好一方百姓!”

“你能这么说,朕心里感到宽慰。不过浙江四方安宁,也不需要你了,朕赐你太子少保,允你自己挑一内陆省份,喔,除了山西。”

“臣谢陛下隆恩!”王琼在意的是太子少保这个名头,这玩意儿可不好挣。

至于说除了山西,那是因为朱元璋定的‘北人南官、南人北官’的规矩。

当然实际上这个规矩后来变为仅仅限制不在本省为官。

其实在朱厚照看来,清廉之官也可以回到本省。

但王琼,还是算了。

派他去山西,那得一天到晚盯着他,累的。

而且他的一众亲朋好友也都在山西,这不是故意去考验人性吗?

王琼本身也能理解,朝廷任免官员本身就有这些讲究,能让他自己挑,这都不错了。

“臣,臣愿往陕西。”

“陕西,为何?”

“陛下一代圣君,曾经说过要恢复汉唐故土!”

这句话讲到朱厚照心里去了。

陕西再往西,是将来用兵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放一个八面玲珑的王琼,确实不错。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体会到这一点。

“陕西……有一样事情很重要。”

“陛下是指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