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热油(第2/3页)

“老孙,你以为呢?”

“我也觉得陈疤子说的有道理,先壮大实力,闹饷这种事,不能光我们几个扯着嗓子喊,得把别的地方的人也撺掇起来。”

嘭!

柳忠拳头狠狠捶下,“那就走迁安县!杨尚义手中有些兵的,我们不能硬碰硬,还是出去,出去搅它个天翻地覆!!”

……

……

杨尚义离遵化就是一天的路程,只不过风雪阻路,多耽搁了点时间。

行至离遵化还有三十里地时,忽然在前方出现一只锦衣卫部队。

这帮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想到会出现在这里。

锦衣卫凭令牌入内,进了军营就说:“杨总兵,乱兵朝着东边儿去了!”

杨尚义有些意外,“这种季节,他们不据城而守,竟然弃城向东?”

“是,他们认为不满清屯的人必定不少,所以出城招募响应之人了。”

“离这里多远?”

“六十里。”

“可以追!”

至于锦衣卫怎么知道的,这根本不用问,必定是里面有锦衣卫的人。

据说锦衣卫南司分化出来,专门负责国内的情报收集,蓟州这等重要地方绝对有人。

……

……

就在京师附近发生的这种事。

朝廷得知的也很快,王炳拿得还是八百里加急,急件一到,内阁无一人缺席,全部入宫。

即便此时已经是深夜。

“遵化卫那个叫吴有宏的指挥使,战死了。”皇帝先没说别的,而是先提及此人,语气中不乏可惜,“宁夏之事后,朝廷多番提醒各镇注意约束部众,不想还是有此等事情发生!”

王炳出言道:“陛下,蓟州总兵杨尚义已在追捕犯事之人,吴指挥使之仇必能得报。而眼下,臣以为应将在京十二团营和京营分散于各城门进行把守,京师之中也当戒严,严格检查进出人员,同时传旨大同、宣府,此三镇离京师最近,而京畿之地不能处处燃烽火啊!”

这是常规动作,没什么的。

“准奏。”

朱厚照隐约记得,嘉靖年间大同兵也闹过一次兵变。看历史的时候,他理解这些人,因为说实话明朝边军普通士卒的生活水平很低,但在经历历史,他就不能手软了。

不雷霆震之,那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诸位爱卿,若是杨尚义战事不利,你们以为当如何?”

“陛下!”王炳不情愿事情再次扩大,他是负责蓟州的,“杨尚义久于战场,善于兵事,只要朝廷给他一点时间,必定能迅速平叛!”

朱厚照袖子一挥,坐下说:“朕知道。但料敌从宽是基本,朕的意思是,万一不利,朝廷总得有后手吧?”

杨一清回奏,“若是不利,老臣愿率京营支援。”

“那若是大同、宣府都有事呢?”

皇帝这么问,大臣就不会了。全境都是战火,那是不是朝廷的政策有问题?

不过这种话怎么敢问。

朱厚照的眼神却极为坚定,“不瞒诸位爱卿,朕早就知道清理军屯不会那么顺利。但无论多大的阻力,此事都必须为之,哪怕血流成河、哪怕京师被围,朕亦在所不惜!”

“陛下三思啊!”王鏊极力陈奏,“事缓则圆,若真是四方皆敌,臣倒以为可退一步,不必强推。”

朱厚照闭着眼摇头。

不可能的,

这件事软一点都做不成。

而此关又是必须跨过去的,跨过去,粮食、军队全都不成问题,携此势,中原腹地的什么问题他解决不了?北边残余的蒙古势力也可时时进剿。

跨不过去,其他问题都只能隔靴搔痒得处理,这皇帝当得也没意思,还不如关上门当万历。

……

……

京师的氛围开始变得不同,街头巷尾的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披甲执锐的士兵。

张璁早就料过这一天会来,但没想到这么激烈。

这日从都察院回府,走过不夜城的时候,他有些眼花,因为他看到一个很熟悉的、又不太可能在京师中出现的面庞。

来人带三四随从,身穿厚厚的黑袄,留着粗糙胡须,拉着一匹马慢步走着。

张璁揉揉眼睛,确实没错。

“头儿,你看那边。好像是那人……”

黑黑的汉子看了过来,也有些惊诧。但既然撞见,他还是走了过来。

张璁此时才确信,“哈,我还以为我看错了!”

“下官见过上差。”

“哈哈,现在我可不是上差了。对了,麻斌,你怎得在这里?”

“奉旨意入京啊。”

“奉旨?”

张璁记得皇帝确实问过一句麻斌是谁,难道事后就派人宣他了吗?

麻斌此人在宁夏镇杀得最是狠厉,如果那个时候皇帝就宣召他入京……看来皇上早知道八镇清理军屯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