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决战时刻(四)(第2/5页)

突然的动静,吓得男孩儿呼吸都停滞了一般。

“朝廷派了援兵!朝廷派了援兵!定要撑下去!”

外边儿很多人在喊这样一句话。

“二!”

男孩儿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三叔我在!”

“带妹妹到床底下躲起来,千万不要露头。”

“好!三叔你怎么样?”

“别管我!听我的话!朝廷还派了官军,你听到了,一定要等!”

门外,这个男人艰难缓慢的起身,然后移动到门口,他要一直守在这里。

……

……

以达延汗的视角来看,这是一座已经被围、且被攻陷的城池。

从之前抓到的人口中,他们已经知道,良乡县的预备仓之中塞了不少粮食,所以这一仗他志在必得。而且为了防备明军支援,他亲自率领的两万余骑兵并未加入到良乡的这种攻城战中。

有兵有粮,他便不会败。

“明军的援军到哪里了?”

“先前来报,最多还有半日时间。现在又下了雨……这是长生天在惩罚他们。”

也在这人群之中的马益谦看着战火弥漫、血火焦灼的良乡却有一丝心悸,正德皇帝御极三年有余,官军、百姓就已经能如此顽强的抵抗了。

“大汗,”马益谦颤着声音说:“城已破,大汗可率军荡平良乡,以免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

“官军一来,民兵士气再起,便是夜长梦多。”

几个鞑靼人这次都没吵着要杀马益谦,竟然这个话……对自己人够狠。

“好。”达延汗也满意的笑了,“我们……”

轰隆隆,轰隆隆……

话音未来,大地已传来战马奔腾的声音。

“是东北方向!”

“明廷还有其他的援军吗?”

马益谦也向那边望去,阴雨天瞧不清楚,只是看到一面面军旗被风雨吹打得不停飞舞。

“是……是大同的军马。”

“大明骑兵!”

达延汗说起来都有咬牙切齿之感。

来人正是徐镇安!

他自从宣府、居庸关,一路飞奔,除了在宣府休整几日等待杨兴以外,一刻都不敢停留。

原先他们在草原上的时候,最煎熬的就是找不到敌人。现在地方虽然换了,但过程和心情是一样的。

他们发现了敌人!

徐镇安昨夜已听到的夜不收禀报。但鞑靼大军有五万兵马,他手里加上杨兴让他一起领来先行一步的两千人也就三千人。

所以他没有当时就发起冲击,而是让士兵好好休整了一夜。

今日清晨,埋锅造饭、吃饱喝足以后,立马率兵来援。

宣府和京师的兵马都在后面,徐镇安自己也知道大同的兵必定在赶来的过程中,所以他并不担忧。

“架!!架!!”

与草原人作战,徐镇安是熟悉的,这种时候,冲锋就行!反正弓箭在这种天气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但天空之中还是有唰唰唰的箭矢落下,就在他们前方行进的路上。

徐镇安还奇怪,他对这一点非常在意,“是谁不遵军令?!”

左右遥望,他的军阵之中所有人手持兵器,并无人下令放箭。

“西边!!”

西边一个高地之上。

黑色的军旗越来越多,一个一个战马也露出头来。

达延汗选得就是高处,徐镇安是仰攻,所以随着他一点点向上,便能看到西边那里……

“是羽林军!!”

“马家那小子?!”徐镇安闻言心中战意更凶涌,“就说前锋军总不该比我老徐还慢!”

马荣手里抓着缰绳,头戴黑色铁帽,身穿山文甲,领着三路军马出现,左边是他的大哥马胜,右边则是噶比亚所令的三千蒙古骑兵。

“指挥使,好像是徐副将他们。”

“嗯。”马荣也看到了,“击鼓!”

“是!”

砰!砰!砰!

鼓声激烈,震动得上面的雨珠不断颤抖。

远眺右前方,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的县城此时像是一个冒烟的烟囱,黑烟弥漫、兵荒马乱。

“大哥。”

马胜跃跃欲试,“你吩咐!我早已等不及了!”

“你领兵,去增援良乡。”

“好……啊?”马胜惊了,“这虏酋看起来还有两三万精骑,我们和徐副将联手,才能一战……”?

“忘了么?鞑子打仗是为了什么?”

“劫掠钱粮!”

“我们呢?是为了陛下,也是为了百姓。百姓有难岂能坐视不理?”

……

……

达延汗伸手拍了拍自己的坐骑,有时候动物通人性,突如其来的变故似乎让它有些不安,于是开始不受控制的摇晃起来。

“吁、吁!”

他稍微用力拽了拽缰绳,往前走了几步后转身,再然后举起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