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退兵、报捷!(第2/2页)

明军后备兵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他今日在这里耗了三千,明日在那里又耗了三千,这和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而且他们的作战,因为是以抢掠为目的,攻坚之战许多士兵本身也不能坚持。

鞑靼人再勇猛,他达延汗黄金家族的血脉之力再强大,但到底不是当年铁木真的光景了。

总得来说就是一句话,无论是也先、还是他,都承受不住重大的牺牲。

三千,这已经足够让他心疼了。

战场上,巴尔斯听到撤兵的命令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但在身边亲兵拉着他边打边退时,他才意识到或许是真的。

对于石奉来说,可惜的就是鞑靼战力确实也强横,在撤退之时军容整齐,丝毫不乱,所以也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可乘之机。

但尽管如此,能看到鞑靼撤退,对明军来说还是一次值得庆贺的胜利。

石奉适时高呼,“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响彻山谷的呼喊也让关楼上的袁闯分外动容,

“我们打退了鞑靼!该向陛下报捷!”

……

砰!

巴尔斯浑身带血,到了汗帐之内扑通一声跪下,“父汗!孩儿还未败,不消两个时辰,孩儿必能割下明军之将的头颅!”

“本汗相信,但这两个时辰我们得丢下多少勇士的生命?”

汗帐里的气氛有些压抑。

“大汗,不消灭这一部明军,这紫荆关我们又该拿它怎么办?”

这是个问题。

达延汗当然知道,但他此时只是冷着声道:“今日先休兵,明日再说!”

现在这个局面对他来说的确是有些困难了,他之所以过大同而不取,就是觉得代价太大,若紫荆关同样如此,那这仗得还有何意义?

那么,不过紫荆关吗?

这怕是也不行。

紫荆关过不去,影响士气不说,还威胁不了明廷,周尚文部也不会疲于行军。甚至会看到他们在这里进不得、退不得而慢慢围困他们。

到那个时候,问题就大了。

“父汗。”

天黑之后,巴尔斯独自来到他的面前,颇有些愧疚的跪下,“是孩儿作战不力,令如今局势艰难至此。”

巴尔斯虽然说是他第三个儿子。

但他的大儿子早卒,二儿子被那个可恨的亦不剌给杀害了。

所以这实际上就是他现在最大的长子,也是鞑靼将来的希望。

然而这个希望,此刻低着脑袋在向他认错,身上全无英雄气概。

达延汗转身扶着他的肩膀,令他起身,“巴尔斯,你要记住。草原男子从来都是在严寒苦难之中求存的,困难再大,但压不倒男子的雄心!你要记住今天,从今天开始,永远不要这样垂头丧气。哪怕敌人的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也要骄傲的死去!”

“是!父汗!”

这种只是困难,又不是绝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这位大汗产生退却之念。

“今日之战,本汗都看在眼里,你没有后退一步。只不过,今日之明军已经不是当年也先所面对的明军了。”

当年土木堡之战前,明朝的正统皇帝也曾派了一部四万人马的军队迎战。

只不过在那场两军对决之中,所谓的明军精锐大败了一场。

自从宣德皇帝开始,明军的‘精锐’已经二十多年没打过仗了,战力远远不如刚刚立国的时候,而从土木堡到现在也一直在走下坡路。

但这几年情况有所变化。

“精锐的骑兵、精锐的步卒……不是我们弱了,而是明军强了,那个小皇帝真不是寻常之人,巴尔斯你记住,以后切不能小瞧此人。”

这话多少有点传位的意思暗含其中。

巴尔斯略有激动,“父汗放心,我不会犯轻敌这样的错误!”

“明日,你再去关前约战。这一部明军只有一万多人,我们却有八万人,就和他车轮战,打上一会儿就撤,打上一会儿就撤。如此一来,他必定承受不住,这不比和他硬拼要好得多?”

实际上,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八万人了,这一路行军下来,损失已有六七千人,但话就还是那样讲。

巴尔斯一听,这倒是个办法。不过……

“如果明军累了,就不出关作战了呢?”

达延汗也有办法,“若是明军已疲,则正面、背面同时进攻就是个上上之策了。”

先前不攻,有先前不攻的道理,之后攻击也有之后攻击的道理。用兵之道,重在灵活。

所以,他才是那个在草原赫赫有名的孛儿只斤巴图孟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