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拔剑(第2/2页)

“好!”朱厚照把剑收回,“李阁老、谢阁老。”

“老臣……老臣在。”

“你们拟一道旨意。递往北直隶各府州县,命令他们组织人手,清丈田亩,将朕的皇庄,宫里庄田,按每户均等的原则分给百姓!朕会令锦衣卫处处查探,谁要是还敢在这个过程中,多占田亩……李阁老,这些人,朕杀了,总不至于天下震动吧?民乱之时,当用重典,这种时候的仁可就是妇人之仁了,你说是不是?”

最后的问话有些戏谑。

李东阳知道不能再节外生枝了,应声说:“危难之时,也只能行非常之法,臣也以为若有人在此时知法犯法,也应当就地正法!”

其实他们这些人心里很怪异,

皇帝一句,‘你们不爱护,朕爱护’,几乎将他们打到了对立面。

但即便是这种时候,也不会有谁出来说:各级官员所占的田,由臣去清查。

此外,到目前为止,朱厚照没有一句提过英国公,更没有提过其他勋臣,以及仍然占有大量庄田的官僚们。

因为人家确实都可以说,我的田不是占的,是买的。几百万亩的良田,哪里有这么多人去查清这里面的事?

而且占田的人和查案的人根本是一拨人,谁会自己查自己?

但朱厚照要把这些人的名望全部打下去。

有民乱,这件事就会传播的人尽皆知,而后人们就会知道皇帝在这次事件中做了什么,大臣又在这次事件中做了什么。

与此相比,他真正要注意的地方,其实不是贪官以及那两千多百姓。

而是舆论场。

舆论一旦掌控在别人手里,即便你做的是好事,他也会说,啊,你看,闹出了民乱,这下知道改正了吧?又或者,是某某上疏的皇帝,因而有了这样的结果。

在这个层面的斗争里,有人越线,朱厚照是要抓人的。

但他暂时不会把英国公抓起来,作为勋臣之首,哪怕人家真的占了几亩田,皇帝要杀了他也会显得刻薄寡恩。

毕竟,你老朱家坐天下,总不至于一口汤也不分给这些勋臣吧?

与此相比,他选择营造一种皇帝分了田是为百姓做主,而其他一些文官武将……他们舍不得自己那三瓜两枣的道德语境。

他就是要站在那个最高的制高点上。等到下一次再涉及分田,他就可以无视规矩:因为你们所有劝阻我的人,都是要和天下百姓做对,都是真正的害民。

“陛下!”英国公心中害怕,这种对比也折磨得他难受,“臣愿意捐出家中良田一百亩。”

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往里间走,不再理他们了,只挥挥手,“都退下吧。朕乏了。”

“陛下!!”

他喊也没用,其实先前的话已经定下了他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人人也都知道,皇帝也有些恼了这些勋臣。既然生气了,当然可以不理你。

今晚的这件事,直接导致第二日的大朝会停了。

眼下京中是各路官员都在,热闹之中,事情也很快传了出来。

于是各处酒楼都有青年之人愤慨,

“真是不懂,天下之弊,究竟弊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