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我已帮二哥讨了(第2/3页)

老百姓都开始起义了,你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继续维持这个民牧之策。

史书记载,正德五年开始,这群响马盗转战于南直隶、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这些全是中原腹地,前后持续三年之久,并且三次危及京师。

所以民牧无论如何要退出。

退一万步讲,就没马用了,都用骡子,那局势也比到处平叛要好吧。

再说,老百姓苦得连自个儿都养不活了,又能指望他养出多好的马?

这几年来,随着官牧马场数量的增多,北直隶地区,以县为单位,逐次的退出了百姓养马的政策,而空余出来的劳动力,一方面是回归农田,一方面也有进京务工的。

其中京师地区,也就是顺天府的民牧经过几年清退,已经接近尾声。

顺天府辖22县,其中矛盾最为尖锐的大兴、宛平、霸州等都已退出民牧,剩余还有固安、永清、昌平州(领3县)、涿州(领1县)等六个县还在排队。

说是排队,其实自从其他的一些州县开始取消民牧,依旧深受马政之害的百姓开始变得更加无法忍耐。

朝廷也只得加快速度。

所以这个事情,到这个程度,说简单也简单,毕竟是往缓和社会矛盾的方向去的。

但说难也难,一个矛盾比较尖锐的社会在转变之中,一个处置不当,也容易引发一定规模的民乱。

当然,因为总体上社会矛盾在缓和,即便有乱,朝廷也有掌控的能力。

所以这件事的确相对合适。

再有,马政归属军政,勋臣接触,也属名正言顺。

朱厚照心里算有数了,“这件事先不要声张,等到结案之后再说。”

“是。”靳贵老实回答。

与此同时,

威宁伯王烜用一种逃出生天的感觉跑回家里,到了家中就去悦园。

“芷妹!芷妹!一切真如你所料。陛下虽然问得严厉,但重拿轻放,除了罚俸,其他的便没再说什么。”

他的脸上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

王芷听闻这话,心中也落定,她只是能推测,但紫禁城里的那位本就高深莫测、行事有奇,所以她多少也会担心万一。

“这次算是运气好。二哥以后千万莫要如此了。今上绝顶聪明,以二哥的资质,除了老实听话,其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被自家妹妹这样说,王烜也没觉得有多‘冒犯’,一来从小便是如此,二来,此次劫后余生,还多亏了家中有这样一个妹妹。

老实说,祖父去世,留下这么大一个家业落在他的头上,是幸福,也是压力。

威宁伯不像其他的勋臣。

他们这才几代啊。

当然,王烜稍显尴尬还是有的,他挠了挠脑袋说:“陛下并不愿意见到我们这些人,以后怕是也难有接触的机会,便是想老实听话,那也得看陛下。”

王芷偏头望着窗外,她侧颜绝美,天鹅颈白而透光,再有青丝点缀脸颊,像是绝美画卷一般。

“没机会便没机会吧。朝堂波谲云诡,置身事外,也是幸事。”

她一个姑娘家,当然可以这么想。

反过来说,不这么想又能怎么办?难道去朝堂上争上一番吗?

但王烜则很难完全接受。

他曾就读于国子监、书院,眼中看到的是旁人青云直上,还有过往的同窗跟随周尚文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他呢,顶着王越之孙的名头,承袭的是威宁伯的爵位,按理说应该比那些人更好。因而‘置身事外,也是幸事’这种现实,他怎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

“只是这样一来,祖父的威名、衣钵便没有人能够继承了。祖父在时便一直说要是你是男儿身便好了……二哥也是读过书、知羞耻的人,每次想起这句话,就会觉得愧为男儿、愧为祖父之孙。”

王芷看了眼他的二哥。

她一直在想,当初皇帝在选人承袭爵位的时候,应该有过挑选。

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她这个二哥虽然不算特别聪明,但毕竟读过书,性子最为平和,为人也最为低调。

不似其他兄弟的张扬,也不会引起人注意。

所以若非特意挑选,怎么选了这么个没存在感的人?

“二哥,当真这么想?”

王烜自嘲般的笑了一下,“……我是刚刚袭爵,就是再没志气,自己心里也偷偷想过,只不过,二哥也自知没那么大的本事。”

“二哥是话中有话吧?”

“总归是瞒不过你。二哥想问问,那样的选择,你是否愿意帮我?”

王芷起身走到院落里,

“天下大势,随帝王而变。我们这些人的命也随帝王而变。我与二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哥要争,我又怎么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