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重内轻外(第4/5页)

朱厚照把这个人的名字记下来了。

他其他没瞧出来,只觉得这人是有股子灵性,也好玩。

后来回宫的路上,

他跟张永吩咐,“将他分到山东吧,找个知县的缺儿给他。”

朱厚照想看看他干得怎么样。

“是。陛下,今儿这人动作轻佻,全无礼数……”

“不知者不罪。”

另外一边,梅怀古回过头去又到悦庄找了丁礼泉。

门‘哗啦’一下开了,

丁礼泉笑道:“啊,来了。快,梅兄,别摆个臭脸了,筷子给你备好了。”

“你知道我要回来?”梅怀古有些讶异。

“知道知道。你今天一肚子的话没说出来,不来找我说说,你能睡得着觉啊?”

丁礼泉自己吃得倒是开心。

“那你知道黄兄身份不一般吗?”

“知道!若我所料不差,他应该是朝中重臣之子吧?看他身边那些人,估摸着还不是一般的重臣,或许会是谢阁老之子。”

他是指那个在侍从室的谢丕。

谢丕也很年轻。

而且长在官宦之家,身上也有股子贵气。

主要是皇帝的身份,丁礼泉实在是想也不敢想。

“知道不一般,你还乱说?!”

“我何时乱说了?”

“勾栏!”

“逛一下勾栏怎么不能说?你逛得比我还多!”

“你!”梅怀古给他气够呛,但人家说的事实,“算了。你什么时候瞧出来的?”

“他说自己一直在书斋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

“这话怎么了?没问题啊。”

丁礼泉无奈,手中的筷子抖三抖,嘴角勾起来,有些纨绔,“哪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会这么清楚知道皇上近来多任用有地方政务经验的大员?”

喔唷?

梅怀古颇有些意外的看了看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而且,我还告诉他,我要在京师之中找一靠山。”丁礼泉嘿嘿笑着,“那就是说给他听的。下面的人想靠上面,上面的人要用下面。这次先隐晦一提,等下次再见到,可以再进一步说。”

听起来这个家伙都打算好了。

他自己略微一想想,还点头,“嗯,就这样。不过这要靠你了梅兄。”

“哪有什么下次,阁老家的儿子,也不是说见就见的。”

“喔……”丁礼泉愣了愣,“那也无所谓,咱们先去不夜城的新园子里瞧瞧再说。”

“你可真是心大。”

“当官儿嘛。心小当不了官儿,要不然随便出点什么事,都得吓个半死……

……哎,你说咱要不要也叫上他?阁老的儿子,也要逛园子吧?”

“吃你的饭!”

……

之后几日,一些仪式性的流程走完之后,新科进士开始授官。

与以往的惯例有些不同的是,状元、榜眼、探花仍然入翰林院,

但自二甲进士开始,排名靠前的最先不是授各部主事,而是多选为知县、县丞,其中又以县丞为多。

当然,在正式赴任之前,都会有六个月左右的观政时间,有些观政礼部、有的观政户部,这是老规矩,给进士们学习用的。

至于为什么前三甲还是不变,朱厚照也是卖朝廷老臣一些面子,那些人去翰林院是惯例,既是惯例,那也不好全都改了。

皇帝并内阁以及吏部尚书梁储,对这些人的去向还是做了相对仔细的一个安排。

朱厚照还与梁储商议,吏部内部要进行一次专门的秘密专项考核,就是以三年为期,专门考核他们的政绩优劣。

而二甲进士张璁,他的去处,被定在了一个好地方,淮安府山阳县!

朝中无大事,朱厚照就把心思落在这些地方,用人方面,他花再多的心思都愿意,也是经这个叫丁礼泉的提醒,他命梁储把这几年表现的较好的知府、知州人选挑了出来。

这些吏部考功司都有记录,调出来不难,但他并不会完全相信这些人的话。

“靳贵,拟旨。”

“是。”

“第一封旨意,由侍从室直接发往四川巡抚衙门,令费宏详述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和叙州府知府付茂兴三人的为政举措、个人性情。提醒他,了解的角度要全面,既要看上司对他的看法,也要了解下属、百姓对他的评价,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他们的为政之能、为政的德和为政之道。之后将结果以密件的形式送朕御览。”

皇帝这边说话,那边靳贵就已经写完了,不是原话,而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秘书,是要有这个本事的。

朱厚照看完之后点头,“嗯,用印。”

之后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封信,分别送给山东刘健、福建王鏊、应天府何鉴以及河南彭泽。里面都分别提到三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