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声援边疆(第3/3页)

“盐法败坏,朕早已知晓。只不过朝中诸臣皆说天下大治,要仁义之并行、刚柔之相济,当初太祖高皇帝承元人积弊之后,其创制立法,大率以严为本。但国家承平日久,重熙累洽,民志日趋松懒,故而要以仁足育天下,而天下莫归于仁。”

韩文马上说:“陛下,当初刘大夏于孝庙之前也曾说过,事涉外臣则不问,事涉内臣则要讨论核实。如此,何以服众?”

皇帝望向王炳、杨廷和,“你们以为呢?”

虽然他们和这件事没关系,但朝廷重臣,对于大事都可以有表态,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微臣以为,大司徒乃谋国之言。只不过事涉显贵、还是要核实以后方可有所举措。”

这属于废话,涉不涉显贵,都要核实。政令所出,又不能随意改的。

“臣附议。”

听了他们两人的话,朱厚照没什么想法,他就是还没想通,韩文这是为什么。

不过他转念又想,不管是为什么,既然有人提出来,总归也是好事情。

“大司徒。”

“臣在。”

“朕并非是因为事涉显贵所以才要反复核实。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确认了以后才好下旨。这里面有亲王、有外戚,你韩贯道一封奏疏便要朕将他们一体处置,这是不是也有所不妥?再者你若坚信此事为真,那应当也不怕核实,是也不是?”

韩文并不觉得皇帝可能会袒护那些人,皇帝将顾佐派过去,等得不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么?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也当然不怕核实!”

“好!”

皇帝偏过头对刘瑾说:“先不要惊动谁,以司礼监的名义将两淮运盐使宣到京城里来,顾礼卿也一并还朝。这件事事涉皇亲国戚,到底是大司徒污蔑,还是他们真的有不法行径,总该要弄个清楚才是。”

“弄清楚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而且朝廷正在教谕天下群臣,要声援边军之将兵。这个时候闹出此案,总不能囫囵吞枣了事。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说出来,朝廷就是个笑话了!”

朱厚照说得斩钉截铁,“这样绝对不行!大司徒。”

“臣在。”

“今日之事,朕不对外宣扬,乾清宫的任何人也不许对外宣扬。你下去以后要积极调查此事,朕不会给你旨意,只能你自己去调查,拿得出证据,朕就照你的奏疏办,拿不出证据,你可不要向朕叫冤。”

韩文行大礼,他心中其实还算稳当,有些事既然做了,就不后悔。

“微臣,领旨!”

朱厚照嘴角微弯,虽然还是不清楚韩文与顾佐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既然有人出招,他接着就是,说到底,无非就是杀些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