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酝酿(第2/2页)

现在写一个‘陛下圣裁’,不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个安向伯说的有道理?

弘治皇帝觉得有些不对劲,

看来是朝中有人酝酿着对太子的不满,这种不满的发泄口……在本朝就只能是让太子回去读书。

不要再出来逼逼赖赖的。

那话说的不客气的,其实意思就是你才读几天书啊?就动不动要来讲道理。

“萧敬,去传太子过来。”

“奴婢遵旨。”

杀了人之后,总归是不一样的。

以前不管是出宫也好、派个三边总制官也好,虽说叫许多人觉得不对味,但说到底威胁不到自身,

可这次便不同了。

朱厚照在东宫时,正在看杨廷和给他的信,周经是不会跟他报告案子办理的进度的。只有自己人才会将信息送进来。

他也是有意,把这东西放给杨慎看,“你爹,让我好好管教你。你瞧瞧。”

“小子若有不对的地方,殿下直言就是。”

“没有。你看看他这信再说。”

古时候十岁出头,其实也多少懂些事了,再过几年都是当爸爸的人了。

杨慎看了父亲的信,越是看到最后越是觉得触目惊心,“齐宽乃是朝廷定下的罪犯,害民无数,为何还会有百姓阻挠办案?!”

“还能为什么。阻挠的便不是真正的百姓,他们为的是自己!”朱厚照挠了挠眉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好好想想。”

“殿下请说。”杨慎拱手,

“朝中的许多大臣,包括你的父亲、以及你自己读的书都说,士人应当为百姓着想、为天下苍生着想是不是?”

“这是当然。”

“既然如此。你有没有见过,哪一个官员,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分给穷人?”

杨慎摇了摇头,“这样的事,还未听说。”

“对,没有一个人不这么说,却没有一个人这么做。”朱厚照诱导的说:“这其中的差别不值得你思考吗?”

小小年纪的杨慎不由陷入了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