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近距离研究黑洞?模拟电磁风暴!(第2/3页)

海伦说道,“这些数据资料非常重要,也补全了我们的一个短板,我们对于空间化学的理解很少,和天文有关的内容都是靠理论来推导分析的,而研究天文学就少不了研究宇宙线。”

其他人也赞同的点头。

天文物理当然不是凭空想象,除了对宇宙进行观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各类宇宙射线进行测定。

地球上会接收到很多来自宇宙的能量波,其中能穿透地球大气层的并不多,高能量的宇宙射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宇宙射线的测定,也会为天文物理的研究分析提供佐证。

王浩也认可海伦的说法,他开口道,“湮灭理论研究到这一步,就必须要结合天文物理了。”

“很多天文物理的成果被否定,但其内容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像是宇宙射线的测定,这些数据是实验得到的,结果是肯定的。”

“我们进行分析要结合湮灭理论。”

“可惜啊……”

王浩有些遗憾的说道,“我们也只能通过少量的测定数据来进行研究,如果能对于大型的星体或者黑洞进行近距离研究就好了,那肯定会得到很多新的内容,也能够帮助我们完善理论。”

“……”

其他人都不由得咧了咧嘴。

近距离研究?

怎么研究?

丁志强调侃道,“或许反重力飞船可以,即便是接近黑洞也没有问题。”

黄振附和道,“确实,只有反重力飞船能够接近黑洞,这是好消息,最少我们掌握了一种能接近黑洞的技术。”

两人很随意的调侃,到时候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你们似乎发现了盲点啊!”陈蒙檬道,“我一直都觉得光压发动机,也就是空天母舰最高端,但其实也只是相对于地球环境而已。”

“如果是超重力星球,空天母舰根本都不能接近,光压推力再高,也赶不上星球的引力强……”

“哪怕是引力场技术也不行,想摆脱超大星体的引力,只能用反重力技术。”

王浩点头认可道,“所以我们才非常重视反重力飞船,光压发动机支持的空天母舰适合在宇宙中航行,是作为母舰使用的,接近、登陆星球,还是要反重力飞船。”

光压发动机的推力确实很强,但推力再强也只是常规的推力而已。

空天母舰的动力足够在地球环境起飞,若是换成几倍于地球大小的星球,空天母舰降落以后就飞不起来了。

反重力飞船就不同了。

其原理是制造极限的反重力场,最高端横向反重力技术,甚至能制造强度超过99.9%的反重力,可以让飞船本身的重力降低1000倍以上。

如果再进一步研究,未来可能会制造反重力强度更高的飞船,即便让飞船接近黑洞也是有可能的。

这也是遗憾的地方。

现在已经能制造摆脱黑洞引力的技术,但黑洞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观测到最近的黑洞,是在麒麟座V616,距离太阳系约为2800光年,第二近的黑洞是天鹅座的X-1,距离太阳系约为6100多年。

这个距离就只能看一下数字了。

现有的技术来说,想要走出太阳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太阳系的直径都有一光年,空天母舰的加速极限,也不太可能超过一半光速。

在不考虑安全问题、不考虑加速用时的情况下,想要走出太阳系都需要两年时间以上,想要进行星系之间的探索,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王浩思考的就更重视现在的研究了。

他们研究的是强s波激发f射线,看起来像是研究一种爆发射线的技术,实质上,是研究空间。

以技术来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探索空间的奥秘。

只有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解析,并掌握了与之关联的空间技术,人类才有可能走出太阳系去探索宇宙。

否则,哪怕是制造能够光速飞行的大型飞船,在宇宙超大尺度的距离面前,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人类的寿命太短暂了。

哪怕一生都在以光速航行,能走出的距离也只有几十光年而已。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理论组都在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分析各类宇宙射线的化学组成,希望能得到一些东西。

他们研究的是各类宇宙射线的共性。

各类宇宙射线的组成不同,但还是有一定共性的,而找到其中的共性,再去结合演变理论进行分析,就能够得到一些东西。

理论组的研究成果显著。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讨论以后,他们很快就把宇宙射线和黑洞理论关联在了一起。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有好几种射线都可以从黑洞外层的电磁风暴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