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材料难题?公开三大成果,核聚变研究的强心剂!(第2/3页)

他们不考虑环保问题,也会考虑安全问题。

总之,问题很多。

湮灭组织想正常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就必须要获得更多决策者们的支持,获得更多机构的支持,还需要很多官员帮助解决问题。

等等。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发布的信息,以及布莱恩接受采访的报道,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重大关注。

强湮灭力场内置核反应堆,听起来就非常不可思议。

舆论上到处都是议论。

普通人感叹技术的高端,对于强湮灭力场技术、叠加力场设备以及相关的研究有了更多理解。

同时,就像是湮灭组织考虑的一样,有很多实验基地周边的民众,自发到实验基地附近进行抗议。

他们对于自己居住地周边进行核试验非常不满。

当然也少不了环保主义者进行抗议,他们拉起的横幅甚至写上‘布莱恩要毁灭地球’、‘保护我们的地球’之类的标语。

有的则是要求湮灭组织换个实验基地,比如换到某个不知名的太平洋海岛,反正只要不影响他们就好了。

各个参与研究的国家、机构以及学者的反应是不同的。

他们非常支持研究继续展开,因为他们看到了技术赶超王浩团队的希望,叠加力场内置核反应堆,听起来就知道非常的高端。

“布莱恩走对了方向。”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研究才是正途,格鲁姆湖计划说什么升阶材料……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内置核反应堆,制造极致湮灭力场,王浩团队肯定就是这种技术吧?”

“怪不得他们能够制造那么高强度的湮灭力场!”

“赶超的机会近在眼前!”

……

国内外舆论都在讨论相关问题。

国内媒体也做了很多报道,只不过新闻更倾向于报道环保主义者、报道湮灭组织实验基地附近的居民,舆论则倾向于谈论高端的技术。

很多记者都希望能够采访到王浩。

王浩并没有接受采访的意愿,也不打算就技术方向问题谈些什么。

他非常的忙碌。

核聚变装置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好多的细节性设计问题已经解决,同时也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在材料上。

“我们需要耐高温能力更强的金属。”

“密封材料也是个问题,现在的密封材料很难经受高温和特殊的中子撞击……”

“外层的超导材料,也需要承受高温。”

“内置磁场……”

多种材料问题堆叠在一起,每一个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王浩和科技部门沟通了一下,随后决定召开一个专门的材料会议,邀请参与的机构包括航空材料院、科学院材料所、首都大学基础材料实验室以及核工程材料中,等等。

这次会议的参与学者,每一个都是重量级的,大部分也都参与了核聚变装置设计工作。

在会议开始之前,学者们就讨论着核聚变的设计工作,尤其是至关重要的材料问题,“现在碰到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

“我们组已经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需要的金属熔点最低也要超过5000摄氏度。”

“密封材料是个大问题,橡胶根本不可能,太容易干裂、老化了,我们也考虑过其他复合材料,但都不符合要求。”

“这些都是没办法解决的。”

“即便是国际上最高端的材料,都不符合要求。”

“哪怕是航天器上使用的,都达不到这种标准,我感觉设计已经到这里结束了。”

“不过比预想的强太多了。”

“现在项目进行到这里,也算是为未来打基础了,如果能解决一个个材料问题,就可以重启项目……”

“……”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主持会议的周志平主任来到现场。

之后王浩也来到现场。

王浩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行的还有汤建军、何毅和向乾生,甚至包括湮灭科技公司的王金路教授。

王浩和前排的院士们握手。

在寒暄了一番以后,他坐在了讲台座位上,而且不只是他一个人,包括何毅、向乾生、王金路、汤建军,也都坐在了讲台座位上。

这时候,参会的学者们才注意到,会议室的座位布局有些奇怪。

讲台有一整排的座位。

类似的布局不太像是学术会议,而像是召开什么领导会议,也就是领导在讲台上讲话,其他人只是做记录学习,又或者像是讲座会议,就是讲台上的学者进行发言,而不是让所有人公开讨论。

他们还来不及惊讶,就听到主持会议的周主任说道,“这次是为核聚变装置设计举办的材料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