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核聚变的‘不完善磁约束’,能者多劳?能者担责!(第2/3页)

“另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认为把其中的碳元素换成一阶碳,会让CWF-021具有更强的熔点和韧性。”

“这方面还在进行研究……”

“……”

赵甲荣所做的报告也非常震撼。

很多强磁场发生装置使用的超导材料都是铌钛合金,铌钛合金承载的电流强度上限非常高,也就代表激发的磁场强度高。

现在研究出了一种新材料,承载的电流强度上限比铌钛合金高出三倍以上,也就代表能够制造的磁场强度会高很多。

这种材料技术突破,能给核聚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赵甲荣做完报告以后,会场给了学者们讨论休息时间,然后王浩就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走上了台。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很多人都期待王浩的发言,王浩肯定是项目主导人之一,也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他们都想知道王浩会说些什么。

王浩也对发言有准备,大屏幕上出现了PPT,但标题就只有四个字——《反应容器》。

“我所要讲的就是反应容器。”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论证的核聚变研究会使用湮灭力场技术,湮灭力场技术结合托卡马克装置,就是核聚变反应最适合的容器。”

“但是,好多人对此的理解很浅显,我在这里就认真的讲一下。”

王浩快速进入主题,“我们所制造强湮灭力场,外层使用了磁干涉手段,和托卡马克的磁约束方式是类似的……”

“这种磁干涉手段也可以和托卡马克的磁发生装置叠加使用。”

“也就是一套磁场设备,可以用来干涉强湮灭力场,同时也可以用来约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这是其中一点。”

“另外,我们并不需要托卡马克的完全磁约束……”

他讲到了重点。

这一句话说出来,就让很多学者瞪大了眼睛,国际上有关核聚变的研究都围绕托卡马克装置,而托卡马克装置是进行完全的磁约束,也就是螺旋磁场形成一个闭合循环。

现在王浩说不需要‘完全磁约束’,等于说是不需要‘闭环磁场’。

这是全新的技术理论。

王浩认真道,“我的想法是以磁约束的空当,作为装置的主要输出端。如果磁约束有空当,肯定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但是,装置内部是反重力场。”

“大家知道,强反重力场最高能把粒子活跃度降低一倍,反应速度则能降低三倍,甚至四倍以上。”

“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调整内部反重力场强度,来对内部聚变反应的速率进行控制。”

“外层,则有吸收能量的强湮灭力场。”

“输出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中子撞击,α粒子的影响都是问题,所以还需要结合高端材料……”

“丁宗权教授的团队,研究出一种升阶高熔点、韧性的铁钨材料,熔点达到了4380摄氏度……”

后续都是有关材料以及其他技术的介绍。

王浩对于反应容器的介绍,主要就是说明磁场、反重力场以及强湮灭力场对于核聚变反应的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不完善磁约束’的想法。

托卡马克装置是利用磁场对于反应进行完全控制,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温度控制。

比如,原料问题。

托卡马克的完全磁约束限制了反应速率,使得氘氘反应变得‘几乎不可能’,只是点火都是个大难题。

现在已经解决了点火问题,剩下的就是反应效率问题了。

氘氘反应,是核聚变的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天然的氚,人工制造的成本高昂、产量极为有限。

氘则不受限制,海水中就大量存在。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无限能源,是因为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的”。

‘不完善磁约束’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解决了α粒子问题。

核聚变反应会产生α粒子。

α粒子是带电粒子,自然会受到磁场影响。

在完全磁约束的环境下,α粒子又是一种需要被去除的杂质,否则会降低聚变反应率。

‘不完善磁约束’环境,磁场就会‘有出口’,α粒子就能够被排出。

……

上午的会议结束了。

每一个参会的学者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不断讨论着会议中的内容,包括完善的点火技术,包括超导材料技术的突破,也包括王浩的‘不完善磁约束’设计想法。

“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但是能实现‘不完善磁约束’,就解决了大部分难题,已经有了主核心方向。”

“‘不完善磁约束’,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输出端口的压力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