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颗粒性材料取得巨大突破!(第3/3页)

当一个个问题都有了解决方案,真正投入到研究的时候,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学者团提出了很多问题,同时也都觉得收获很大。

他们来之前也讨论过,没想到设备会这么完善,竟然只用两层力场就约束了核反应堆,说明湮灭力场约束的手段是可行方案。

这就足够了。

有些人也谈论起了王浩,他们很清楚湮灭力场约束技术,肯定和王浩的研究直接相关。

“王浩院士去哪了?”

“他怎么不在?”

汤建军说道,“王浩院士也在做相关的研究。他希望能解决场力问题,也就是制造更强的反重力场以及强湮灭力场。”

“到时候,保护性就会大大提高……”

……

王浩本来是计划去F射线实验基地,也和学者团的专家们讨论一下控制核聚变技术的研究方向。

但是,一个消息让他改了主意。

他去了航空材料院。

航空材料院和东工精密一起负责制造微米级颗粒性材料的实验,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实验过程中分离出颗粒性材料。

这个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是曹东明、曲贵以及杨云和。

曹东明、曲贵代表的是航空材料院,主实验也是在航空材料院进行。

杨云和则代表东工精密,东工精密负责材料切割、加工,并提供实验所需的一些高端设备。

同时,东工精密的团队,还需要研究制造容器以及搅拌器。

搅拌器只是制造环节的一个部件,但就像是航空发动机的扇叶一样,搅拌器就是制造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部件之一。

现在能成功制造出颗粒性材料,也和杨云和对搅拌器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他的团队制造了好几种性态的搅拌器,其中有个设计发挥了作用,才成功制造出了颗粒性材料。

当成功制造出了颗粒性材料,杨云和表现的非常激动和得意,他确实有激动和得意的资本。

现在的制造过程,只是说出来都很神奇。

颗粒性材料的形态构造非常复杂,而制造过程就只是把材料融化后和另一种超导材料溶液混合,然后用搅拌器在容器里快速旋转,充分的搅拌再冷却凝固后,就能够得到性态复杂的材料。

“这就是女娲造人啊……”

杨云和感叹的说道,“说实话,在研究开始前,我都觉得没什么希望。即便王院士非常有信心,但整体听起来,不像是能完成的技术。”

曹东明和曲贵一起点头,他们也有同样的感觉。

这个技术听起来太高端,高端到感觉不像是真的,结果还真就让他们制造出来了。

“虽然只是制造出一些小颗粒,大部分都不成型,但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积累……”

杨云和说着都翘起了嘴角,“哪怕是王浩院士,也说不出什么了吧?”

“最主要还是这个搅拌器的设计。”

“我和其他人论证了很多次,都觉得三层长扇叶的设计,最有可能制造出颗粒性材料,没想到还真是……”

“从0到1啊。”

“现在就等王浩院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