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文物理的颠覆,被放弃的湮灭组织,新型强湮灭力场技术!(第3/4页)

研究是克里斯托弗的团队和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合作进行的,他确实没有恩波利·库博的高调,但也出现在《科学》杂志发布的快讯新闻中,结果到现在,就收到了好多的问候邮件,还有一些记者找上门要采访。

“那些该死的记者,根本是不怀好意!”克里斯托弗怒骂着,心里也非常的后悔。

他根本看不上恩波利·库博,但他也认为一阶铁元素的抗磁化特性是个不错的发现。

结果……

克里斯托弗仔细思考着,也感到非常的无奈。

虽然舆论上的消息让人尴尬,但实际上,他们的实验发现确实是个不错的成果,只不过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或者说王浩的团队水平太高、技术太强,研究总是要超前好几步。

有对比,才有了尴尬!

“看来湮灭理论方向,还是算了……”

克里斯托弗反复思考后,很认真的做出了决定,“恩波利·库博,根本不可信,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差距太大了。”

“还是从基本材料方向入手,去研究材料特性、超导特性比较好,最少,竞争对手中没有王浩这样的怪胎!”

……

另一边。

王浩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在第一期《湮灭物理与理论》发布后,他只是关心了一下学术界的反响,发现没什么问题以后,就没有再继续关注了。

王浩也知道天文物理学界的争议,但他只是带领团队研究理论而已。

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认可《宇宙膨胀论》,又或者不在意湮灭理论,继续原本的研究方式,都和他个人没什么关系。

毕竟,他只是研究湮灭理论,而不是研究天文物理。

王浩的生活倒是非常清闲,主要就是因为,湮灭物理实验上达到了一个极限,暂时想不出什么新方向。

以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确实可以拓展很多方向。

比如,一阶铁元素拓展的材料学方向。

再比如,《宇宙膨胀论》拓展的天文物理方向。

但不管是材料学还是天文物理,都不是王浩的主要方向,他主要从事湮灭理论、超导技术等研究,不会转而去做其他方向的研究。

现在主要限制研究的还是技术问题,他们所能制造的湮灭力场强度达到上限,就不能批量的制造一阶铁元素,激发出的一阶能量波也极为有限。

在理论的探索方向,想找到新的方向也很不容易。

所以,王浩干脆过上了轻松的生活,连续半个多月都像是普通上班族一样,早上来到实验室打个卡,下午早早的就回家休息,晚上则是和苏映雪腻在一起,顺带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

咳咳……

这种轻松的生活,让人感觉身心舒畅。

但是,轻松的时间一长,王浩还是忍不住考虑研究问题。

当前阻碍研究的就是技术问题,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制造出的更强的湮灭力场。

现在支持制造强湮灭力场的混合高压材料,已经是最优的材料配比了,想要再提升强湮灭力场强度,就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个是提升螺旋力场强度。

一个是制造五种叠加设备。

前者对于湮灭力场增强的效果极为有限,后者倒是能有很大的提升,但需要的经费是海量的。

那不止是经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制造设备也需要很长时间。

强湮灭力场研究有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投入都是‘科研性质’,想要研究出有经济或军事价值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就是看运气。

这种纯‘科研性质’的研究,要获得高经费也是可能的,以王浩的个人影响力来说,申请个几百亿经费,根本就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

即便是申请到几百亿经费,制造了新的强湮灭力场设备,研究就能有质的提升吗?

那可不一定。

比如,现在的强湮灭力场数值是10点,制造新设备以后,强湮灭力场数值也许只有15点。

15点比起10点,数值上确实是有了提高,但后续的研究是否能有质的突破很难说。

投入几百个亿,结果什么也没有……

那自然是亏本买卖。

这也是王浩迟迟没有申请高额经费去制造五种叠加力场设备的原因。

“那么,是否有其他方法,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呢?”

王浩仔细思考着,他从超导基础理论到反重力技术,再到外层强湮灭力场问题,都仔细想了一个遍,还是感觉没有任何收获。

“哎~~”

他长长叹了口气,忽然用力抿了抿嘴。

“对啊!”

“有办法,可以试试!”

王浩忽然想到了系统任务,就干脆建立个任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