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科学》杂志:竟然有两篇结论完全冲突的投稿?(第3/4页)

毫无疑问。

莱德利·帕森斯就属于‘一般人’。

两年前,帕森斯被认为是湮灭理论的‘三号人物’,但现在大量的学者加入到湮灭理论的研究领域,他的地位已经动摇了。

国际范围内,谈到湮灭理论相关领域,莱德利·帕森斯依旧是响当当的人物,也被认为是阿迈瑞肯湮灭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但因为持续没有新的成果,好多学者都开始质疑帕森斯的地位。

这也让帕森斯的心里产生了危机感。

最近两年,帕森斯的生活实在太好了,他根本就不愁经费问题,学校和一些机构,给了他足够多的支持,他也享受着潇洒的生活。

可当持续没有新的研究成果,他就受到了学校以及学者层面的质疑。

帕森斯知道自己必须要有成果,才能够保持现有的地位。

所以他开始认真研究了。

但帕森是同样知道,他不是那种超级天才,和保罗菲尔·琼斯的差距非常大。

他只是有点小聪明的普通学者而已。

他的追求也不是理论,不是科学,而是经费和地位。

既然水平远远赶不上保罗菲尔·琼斯这种天才,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来弥补。

所以他决定去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

不管是暗物质、还是反物质,都是物理学界存在,并被很多人知道的东西。

同样的,都没有在现实得到证明。

没有机构检测出暗物质,也没有机构检测出反物质。

这就和宇宙大爆炸的论证类似。

只要能够做出论证,给出新的解释,就没有人能证明是错误的,而且说出去也是非常高端的研究。

帕森斯是真的很努力,但他很快发现想要依靠数学,依靠底层的湮灭理论论证,去研究暗物质、反物质,根本是不实际的,最少短时间不可能做的出来。

所以他发散了想象力。

“暗物质是检测不出来的,那么就可以定义为介于物质和质量之间的粒子。”

“光子的构架存在二点五维构造,就可以定义暗物质的构造,介于二点五维和三维之间,或者是,以质数形式不断进行跳转。”

“量子论的定义,有时候转变为物质,有时候,转变为粒子,性态是不确定的。”

“正因为是物质和能量之间不确定的构造,所以才无法被观测到。”

“延续大爆炸理论的解析,暗物质可以定义为大爆炸后,还没有完全演化的部分……”

“后续还可以结合希格斯场论……”

帕森斯思考着眼前一亮,“这样定义,就说宇宙中到处都充满了暗物质,而暗物质为希格斯粒子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这一套逻辑思考下来非常的惊人,帕森斯都开始觉得自己是超级天才。

当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顺序不正确。

理论物理研究的正常顺序,是有一定数学基础的情况下,做推导和分析再得出结论。

帕森斯则是先进行‘设定想象’,然后再去根据想象的结果做数学论证。

简单来说,就是有了结果以后,再填充分析过程。

所以他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找到符合要求的数学逻辑,来对于想象出的结论做填充和描述工作。

这就像是写小说安排剧情,先想到剧情结尾,再仔细斟酌事情发展的过程细节。

显然。

这种方法用来做理论研究,是非常非常错误的。

同时,填充的过程也很可能存在一些逻辑不能自洽的情况,但帕森斯确实是个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最少拥有足够多的基础。

不管是弦理论、湮灭理论、传统的量子物理,或者其他物理体系,他都有很多的了解。

他从弦理论、湮灭理论以及其他物理体系中,找出了很多‘符合要求’的数学内容,慢慢的填充到了自己的研究中。

研究,也就快速有了进展……

……

与此同时。

王浩、海伦以及陈蒙檬一起的研究也有了进展。

他们使用的就是常规研究方法了,先不急着下结论,而是以数学的方式进行分析论证。

研究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的,他们依靠数学研究分析,发现暗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就一定会和希格斯玻色子的产生有关联。

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上帝粒子’,可以理解为宇宙中到处存在的希格斯场内凭空产生的粒子,粒子出现短时间就会消亡。

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产生的根源,是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粒子。

“在湮灭理论的框架下,暗物质存在,就一定会关联希格斯场论产生关联。”

“另外,理论框架下,如果存在暗物质,受到湮灭力的影响,就肯定会大量存在于能量转化为物质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