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看到没有?这才叫专业!论文正式发表,国际热议!(第3/3页)

只有完善了双元素的组合体系,才能够进展到三元素进行系统的研究,而不是直接去计算三元素组合。

这就需要很长时间以及很多人一起参与了,肯定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王浩已经知道了一种最符合半拓扑体系的三元素组合,等于已经有了巨大的优势,可以直接进入超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

其他同领域的机构,即便是依靠他们公开的成果进行研究,耗费大量人力、资金的情况下,最低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能够追赶到这一步。

这还是运气好的情况下,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也许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追的上。

实际上,科技优势就是一个时间差问题。

当一项技术涉及到民用领域,就不可能完全保密,比如国外的高端材料,只要是涉及到民用领域,就肯定会公开的售卖,国内一些机构得到材料,就可以通过逆向工程,研究材料的组成元素,再研究如何制造出来。

未来的超导材料也会是这样,只要牵扯到大规模的应用,就肯定会有机构进行逆向工程,即便速度再慢,花费几年、十几年时间也足够‘逆向’出来了。

所谓的科技优势并不是完全的保密,而是比其他机构先进几年、十几年,那么就一直有足够的优势。

其他机构得到了更高端的产品,用几年时间慢慢追赶上来,而处在技术前沿的机构,又研发出了更高端的产品。

王浩完成了主论文的投稿,也变得有些期待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又连续进行了投稿,都是投给《数学新进展》,总计有三篇论文,论文主要作者分别是罗大勇、比尔卡尔以及林伯涵。

三篇论文分别是《复几何拆分还原的构架逻辑》、《描述高维结点图形的反复合方法》以及《拓扑到半拓扑定义趋向》。

其中的每一篇论文,王浩都是合作作者,他同时也是主论文的一作。

……

最新研究成果的发表是《科学》杂志的快进开始。

《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很相似,主刊都是刊登一些快讯,也就是一些最新成果的介绍。

主刊的介绍只有一到两页,就像是读个快报一样,但针对王浩的最新成果,《科学》给了整整五页内容。

一个研究成果用五页来介绍,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

这足以见得《科学》对成果的重视,也同样证明成果的影响力究竟会有多大,新一期杂志一出来,半拓扑的成果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就像是《科学》上的成果评价,是唐纳德·科尼迪本人撰写的,“这是王浩和他的团队一起进行的研究,是对于‘超导定律’以及‘王氏几何’的拓展。”

“‘超导定律’已经不仅限于计算单元素的超导临界温度,而扩大到了双元素、三元素,甚至更多,包含了所有的物质。”

“我们可以畅想,未来甚至可以计算出复杂有机物的超导临界温度。”

“现在我们可以宣布,超导临界温度的问题已经完全被破解,而超导技术的应用,也即将迎来大爆发的时代!”

这绝对是超导机制理论的大突破,甚至可以说破解了理论机制。

王浩的研究把元素组成和超导临界温度紧密关联在一起,根本不用去做实验,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某种材料的超导温度。

《科学》新一期发行以后,研究立刻引起了国际热议。

“之前的研究只是针对单元素,现在已经拓展到多元素,可以直接做到计算……”

“这也太惊人了吧,据说斯坦福大学针对这个研究才刚刚立项,他们集合了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准备一起进行研究,结果王浩的团队已经有成果了。”

“看来他们可以直接解散了……”

“但是计算肯定会很复杂吧?我听一个专家说过,仅仅针对单元素的计算就已经很复杂,如果是双元素、三元素,难度肯定会呈现指数型增长……”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研究,肯定更容易研制出临界温度更高、能应用于工业的超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