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完美的漏洞所在,一个人的横向项目(第3/4页)

“但是问题还没有解决。”

王基铭说道,“你说的温度和磁场控制,就是钢裂纹出现的主要原因,我们找到了稳定的温度和磁场控制方式,可是在调节上却出现了问题。”

“因为钢材品质是不一样的,磁场和温度想调节也很困难。”

“我们希望能找到平衡点来最大化减小次品的出现。”

“这就是主方向!”

王基铭的解释很笼统,直接就说出了问题。

王浩则听的很迷茫。

他上次来武钢研究院,就只是针对问题说了一句,而且还是突如其来的灵感。

等说完了以后,回去的路上就快忘了。

什么双锟铸轧生产线,什么超薄带技术,什么磁场、温度控制……

这些和数学没有任何关系。

反正不是王浩能上心的事情,他很无奈的苦笑一声,“王院士,你慢点说,我还是没有明白,你们到底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双锟铸轧生产线,我上次来好像说的就是这个?”

“我当时说了什么?”

“……”

“……”

王基铭和丁宗权对视了一眼,半张着嘴好半天没合上。

他们发现了一个忽略的点。

王浩对于武钢研究院的问题根本没上心,上一次还可能是‘碰巧’说了一句?

对方甚至连问题都没记住!

本来以为简单一说,王浩就能明白过来,结果发现远不是这样。

丁宗权很无奈的又仔细解释了一遍。

王浩才听明白了。

上一次来武钢研究院的时候,他参观了双锟铸轧的检测实验,谈起了钢裂纹导致的次品率问题。

当时王浩就认为,钢裂纹的出现和技术、工艺无关,直接关联的是温度和磁场稳定性控制。

后来,王基铭带队做了一个星期实验,才确定王浩说的是正确的。

武钢研究院一直针对双锟铸轧生产线在进行研究,主要就是希望能改善双锟铸轧生产线的次品率。

但后续又碰到了一系列问题。

哪怕是有了稳定的温度、磁场控制装置,次品率依旧不能控制,他们做了很多次实验,希望能找到温度和磁场控制的平衡点,但因为数据太过于复杂,还是无法找出最好的平衡点。

这次邀请王浩来参观指导,目的也是希望王浩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王浩听了以后,满是不可理解的问道,“你们找我来,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对啊?”王基铭疑惑的回答。

“我先问问你们。”王浩道,“一年时间,你们在这个研究上,投入了多少经费,后续还准备投入多少经费?”

“这个……”

王基铭看了一眼丁宗权。

丁宗权默默计算了一下,说道,“三千万以上,应该有的吧?”

“后续,可能还要三千万?”

“所以说,这是个大研究啊!”

王浩道,“这么重大的研究,这么重大的问题,你们请我来,我一下子就能解决?你们当我是神仙吗?”

“说白了,我就是个数学博士、教授,再厉害只是个学者而已。”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

虽然他对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但一个研究院重要攻关的项目,一年都没有直接成果,让自己来一趟就能解决?

这听起来都很怪异。

王浩可不相信自己能有这种能力,做到这种事比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难太多了,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

王基铭和丁宗权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王基铭还是道,“王教授,我们仔细讨论过,你擅长数据分析,我们过去一年进行了好多次实验,但是数据分析是个大问题。”

他说到了重点上,“其实这个问题,总归还是数据分析,要利用分析来得出结论。我们自己做过研究,也找过两家团队,他们都没有分析出问题。”

“后来想想,还是要找王教授你啊!”

“对、对!”丁宗权也跟着点头。

王浩苦笑道,“那也不是一天能完成的,数据分析是个庞大的工作,不是看看就能有结论的,每一个实验分析工作,数据越庞大就越复杂。”

他还是摇了摇头。

但是,听到说是实验数据分析,心里倒是有了信心。

王基铭仔细想了想,忽然道,“这样吧,王教授,就按照项目流程来,你帮我们做数据分析,走正常的横向项目合作,怎么样?”

“横向项目?我一个人?”王浩有些不理解。

王基铭想了下,忽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顺着继续说道,“不管是你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只要能完成分析,给出有效结论,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们很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找其他人、其他团队,我都感觉不太行,你才是这方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