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知识是无价的,知识也是没有国界的(第3/4页)

这是最基础的。

这个基础一下子排除掉了绝大部分的数学领域学者。

对于多数研究基础数学的学者来说,数学分析是最不容易精通的,因为大多数理论研究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同时数学分析包含了很多的科目。

概率论、泛函分析、复分析、实分析等等,好多的科目都和数学分析有关,想要精通数学分析是非常有难度的。

那些专业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学者,反倒是精通数学分析,同时,他们又很难精通解析数论,在很多学者看来,解析数论和数学分析,根本就是两个不存在交叉关系的领域。

所以只是基础的要求,就排除了九成五以上的数学学者,他们只是觉得想法很好,但跟着去想一想,就发现能力有限根本就想不通。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符合要求的学者,他们开始深入的进行思考。

比如,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的许奇亮。

许奇亮专业从事解析数论研究,去年申报质数研究相关课题,结果因为批复数量而失败,优青的申请被驳回了。

今年则申请到了国家级的面上数学项目。

他知道消息是在第二天的下午,还是其他同事告诉他的,然后他就认真思考研究,甚至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推导。

如果用数字举例来说明,王浩讲解的内容,是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百分之十五。

许奇亮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推进到了百分之十八。

然后,研究就卡住了。

许奇亮觉得还可以继续深入去思考,他干脆拿着研究找到了邱成文,问道,“邱老师,你觉得王浩这个想法,是否能完成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邱成文摇头道,“很难吧。谁也不能确定什么方法是有效的,王浩能公布出来倒是出乎意料,我也看了,感觉有机会吧,也很难说……”

他已经老了。

七十多岁,很难有新想法了。

即便是做研究也感觉力不从心,就只能整体的去想一想,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他继续道,“你还是自己判断吧。这个方法很新颖,但也不可能利用一个方法,就完成对那么重大猜想的证明。”

“你可以继续顺着思路去想一想,即便没有证明出来,也许能够有一些收获。”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有些学者依靠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研究出了新的数学方法。”

“所以,有人说,希望这个猜想永远无法得到证明。”

邱成文说着摇了摇头,笑道,“不过我的理解里,主要因为他们没有证明出来。”

许奇亮也跟着笑出来。

“继续想想吧。”

“王浩能把方法公布出来,可能是他遇到了难点,没有完成研究。”

“既然已经公布出来,我们顺着想一想,后续有研究成果也不算抄袭。”

“嗯。”

许奇亮放心的点了点头。

……

王浩的想法思路就只是在网络上昙花一现,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关注,却在顶级数学圈子里流传开来。

这主要是因为,只有顶级数学圈的学者才能看懂内容,也才有资格去顺着思路去进行研究。

过了两天,消息就传到了国际上。

那是国际上的数论交流会议。

虽然只是个奥国举办的一个小会议,但也会针对数论的猜想问题。

有参与的学者就拿出了内容。

大家一起针对的看,针对的讨论,都觉得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多数人也只是听听而已。

谁也无法确定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便方法是出自著名的青年数学家王浩,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他说能证明,就能证明吗?

新西兰的数学教授西摩森也参加了会议,他的主要领域是偏微分方程,也同时进行解析数论的研究,只是没什么像样的成果而已。

西摩森参加了会议以后,仔细琢磨着也觉得王浩的思路方法很新颖,心里不由赞叹着,“王浩,还真是很天才啊!”

数学,就是属于天才的学科。

西摩森倒也不会嫉妒之类,他想起了自己的华人学生唐凯。

前一段时间,唐凯让他赚到三千美元,他做的只是求解了个偏微分方程。

后来他和唐凯联系了好几次,知道唐凯是当了一名网络博主,而且人气还非常的火爆。

“几百万粉丝,发一条微博,火爆的时候,几百、上千万阅读,数不清的评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

新西兰的人口才只有五百万。

如果能发一条消息,就有五百万人看,就等于新西兰的每一个人都看了,就是最最最最火热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