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们的研究是错误,但你们的研究太重要了!?(第3/4页)

“送你了。”

罗大勇很淡定的说完,似乎刚才走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继续转头看向窗外,嘴里还哼起了歌——

“我没有方向,怎么会有力量。我没有梦想,又何谈什么实现,谢谢你戳穿我懦弱的一面……”

张志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他带着好奇搜了其中一句歌词,看着搜索结果顿时满头黑线。

歌名是,《看清自己》。

……

物理实验室。

何毅、肖新宇、颜静等人,正在讨论着刚过去的实验。

王浩敲了一下办公室的门,立刻被热情的迎进来。

肖新宇介绍说道,“王教授,这次让你来,是因为我们在超导实验中,可能发现了你说的‘湮灭力’。”

“……什么实验?”王浩的语气都带上一点不相信,因为实在是太奇怪了。

如果是在粒子对撞等微观实验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湮灭力存在的痕迹,倒是有一定可能的。

但是,超导实验?

超导实验可不是微观物理实验,又怎么可能在实验中发现微观的力?

肖新宇解释起来。

他们刚刚完成了‘交流重力’实验。

‘交流重力’理论是三十年前李宁博士提出的。

李宁是阿迈瑞肯阿拉巴马大学空间等离子体与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他认为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离子,在被困在具有变磁场的高温超导体盘中时,就可以实现反重力效应,它的晶格结构可以储存大量的能量,理论上说这将产生一个类似重力的场,它可以增加或减少重力的影响。

李宁把其称作是‘交流重力’。

实验在圆盘上方产生了类似光束的效应,在一定距离内影响了物质。

这支持了交流重力的理论。

当李宁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后,根本就不受重视,因为反重力实在是太超前了,交流重力的理论听起来,甚至可以说有些科幻。

但是,在20年前,荷兰团队在磁场中进行反重力实验的过程中,很意外的发现圆盘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影响降低了2%。

这表示反重力作用,取得了新的成果。

之后国际物理界,就再没有相关消息了,据说是阿迈瑞肯国防部接手了相关研究。

一直到现在已经有20年,也再没有其他消息传出来。

物理实验室,就是想对‘超导反重力’做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看到‘重力减小’的现象。

当然,最终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失败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相关的实验,除了已经公布的一些资料以外,就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内容。

国内来说,还没有在超导实验中发现‘反重力’现象。

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实验,也带来了很多的成果,物理的大型实验,每一次可以说都是进步,不管是有结果,还是没有结果,都可以依照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一些相关的成果。

不管是经验总结,或者理论推导,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这次准备了好几个月,耗费了五十多万经费,精工减料才完成的‘失败’实验,也足够总结完成好几篇论文。

当然了,耗费了五十多万经费,只是写出几篇论文,绝对可以说是‘亏了’。

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数据总结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实验前后超导材料的‘质量偏差’。

虽然实验后的超导材料质量偏差非常微小,正常来说,一般不会特别注意到,但联想到王浩所说的湮灭力,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湮灭力发挥作用,导致了超导材料质量偏差’?

何毅、肖新宇希望能够这么去理解。

当然,连他们自己都知道,这种说法实在站不住脚,实验测算数据误差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肖新宇走出了解释以后,有些期待的看着王浩,但更多的却是‘不自信’,“王教授,你怎么看?”

王浩默默的摇摇头。

他一听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湮灭力针对的是质量单位,即便是电子,相对于质量单位,或许也是非常非常庞大的。

一个超导材料会因为实验损耗大量的电子,造成质量减轻吗?

或许有可能,但绝对不是能够检测出来的。

这就好像是用普通的秤,称一头牛的重量,走过去拔掉一根牛毛,是根本称不出来的。

不过,肖振宇和何毅这样去理解,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对湮灭力没有个清晰的概念,最多就是看过王浩发表的叙述文章。

那篇文章的介绍很模糊,并没有说的很确切,只有联系谱仪探测超子衰变信号消失的数学分析研究,才能够对‘湮灭力’的推测,有个更加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