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们这个项目,真是大发了啊!(第3/4页)

王浩点了点头。

曹东明问道,“王浩教授,你对于钛合金研发很有兴趣,对不对?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发,手底下有五个项目,真是忙不过来啊。”

他感叹着摇摇头,“冒昧的问一句,你有没有时间做一下其他钛合金研究的分析?”

“额~~”

王浩摇头,“没有兴趣。”

“啊?”曹东明有点没理解。

王浩摇头说道,“我指的是刚才那句,我对于钛合金研发没有兴趣。”他解释道,“我给彭辉教授做数据分析,是因为夏国斌教授的介绍,说实话,我对合金制造完全不懂,也没什么太大兴趣,我主要还是做数学理论研究。”

曹东明倒是不在意王浩的拒绝,他感兴趣的问道,“最近在做什么研究?我知道你的梅森素数和阿廷常数。”

“也是有相关的。”

王浩道,“我最近准备专心研究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中有趣的数字问题。”

他耐心的说道,“比如说,克拉茨问题,这个应该知道吧,相关的有3x+3问题、3x+1问题,这些听起来很简单的数字问题,仿佛就像是游戏一样,但几十年来都没有得到有效证明。”

“很多数学家都做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不要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干脆是‘数学还没有成熟到解决这类问题’。”

“这些结论也能说明现有的数学方法,想要解决这类简单数字问题不太可能,所以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喔~~~”

曹东明边听着边缓缓的点头,满脸都是‘有点深奥’的样子,然后他沉默了一下,随后拍了拍王浩的肩膀,说了两个字,“加油!”

……

新的实验一直进行到了中午才完成了三分之一,但没有任何参与项目的人员休息,他们要坚持把实验做完。

一步步的慢慢推进,慢慢完成。

彭辉以及其他研究员,全程都盯着制造进展,还不断的做着指挥,甚至有时候亲自上去操作。

其他人就轻松多了。

他们留在操作间也没有意义,就干脆都在实验室等待着。

中午的时候,王浩还悠闲的去了西京交通大学的食堂,感受一下这边的食堂和西海大学的区别。

后来发现区别不大,饭菜味道都非常一般,只能给出一个‘勉强合格’的评价。

当然了,学校里的大锅饭,也很难指望有多好吃就对了。

下午三点半的时候,成品已经做出来了,实验用时比上一次多出许多,主要是因为增加了一个熔炼再冷却的步骤。

成品出来以后就等着自然冷却,然后就是检测了。

实验室上下都非常忐忑,也稍稍有些期待,好多人都干脆等在检测室门口。

王浩继续待在数据分析办公室。

他给万益明讲解着分析方法,以便让万益明更加的理解。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讲解,万益明差不多都已经弄懂了,只是有一些非常难的地方,还是要过来问一下。

等时间差不多的时候,王浩和万益明一起走出来,看到彭辉以及其他几个研究员,还包括三个专家评审都站在那里等着。

他问了一句才知道,有一个叫岳智全的专家,在材料检测上很有研究,干脆就进去帮忙做检测了。

彭辉挥手和王浩打了个招呼,脸色明显是有些紧张,还不断的看向检测间的房门。

“彭教授,别担心,结果总会出来的。”王浩安慰性质的说了一句。

彭辉确实有些紧张。

紧张是因为有期待。

当最终的成品制造出来以后,彭辉凭借自己的经验,看一眼就很不一般,他开口说道,“我有预感,这次的强度会超过1600兆帕。”

这还是他第一次直接‘预测’结果。

其他人顿时看过来。

实验室的人顿时都充满了期待,他们对于彭辉的判断还是信任的。

几个专家评审也讨论起来,“要是能超过1600就厉害了。”

“岳智全好像也挺看好,见了成品就吵着要进去做检测。”

“我也看见了,感觉很一般啊,不如上一次的成品好。”

“可能性不大。”励继平小声对曹东明道,“我没看见那个成品的样子,但是这种研究,哪怕是再增加十兆帕,也是很大的进步啊。”

“1570兆帕、1580兆帕,我相信,再高……”

励继平说着摇了摇头。

曹东明没有开口,他觉得不太好做判断。

这时,检测间的门打开了,岳智全走了出来,面无表情一脸的平静,彭辉当即扯着高嗓门问道,“岳教授,怎么样?”

“多少?”

“有结果了吗?”还有几个人跟着问道。

岳智全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是憋着报初了一个数字,“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