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3/4页)

若是边实不为他们说话,那他们根本不可能进入研究院。

正当关济灰心丧气觉得没了希望的时候,云舒适时开了口:

“万事万物都可以研究,格物是一方面,其他方面自然也需要。例如律法、田地政策等,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今的形势,制定合适的政策。”

关济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殿下要求的研究,不是诗词歌赋,但是律法等方面也是他们擅长的。

边实沉思片刻道:“殿下的意思是研究当今时事?”

云舒点头,“可以这么理解。当今局势,百姓们的需求变化,商户地位提高后,他们所需要承担的税,甚至这些税可以根据价格分门别类,这些东西都是在不停变化的,所以需要有学识有眼界的人,根据实际情况不停研究,及时调整各项政策。”

云舒说完后,突然说道:“本王听说关副院长曾经研习过历朝历代的律法,祖上甚至参与了大雍律法的修订,不知关副院长是否愿意入研究院?不过咱们这个研究院,研究的可不止是律法。”

关济被突然点名,先是错愕了一瞬,随后是欣喜,但很快又从欣喜中回神。

夏王殿下的意思他明白了。

殿下需要文人,但是不需要吟诗作赋的文人,殿下要的是能够做实事的文人。

这也与殿下推崇格物的思想一致,他只要有用的人。

已经年过半百的关济,俯首郑重行礼,“定不负殿下所托。”

关济如愿入了研究院,云舒满意了,做了坏人的边实也满意了。

-

很快就到了年关。

不管是归属于西州府的砖瓦窑、煤炭厂,还是云舒的私产玻璃厂,甚至是钢铁厂、水泥厂、化肥厂都给员工放了年假。西州府的各部门官员,也都得了假期。

得益于云舒现代人的想法,放假之前,每个厂的员工除了一些福利品外,还拿了一份不薄的年终奖。

虽说年终奖不公开金额多少,但是百姓们第一次拿到年终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厂的福利待遇好。

于是在办年货的时候,逢人就问你拿到年终奖了没有?

在听到对方说拿了,那就大家一起开心地哈哈笑,拍着大腿说没想到还能过这样的日子。

若是听到对方说自己没有去厂里,那就很是可惜地嘱咐对方,明年一定要进厂去。

纺织厂的女工们不仅领了薪水和年终奖,还拿回去了几匹新棉布,刚好趁着过年放假的日子,给自己和孩子们做身暖和的新衣裳。

崭新喜庆的新棉布,里面塞上暖和蓬松的棉花,穿在孩子身上别提多好看了。

以前那些穿了多少年,老大穿完老二穿,改了又改,打了一个又一个补丁,却还舍不得丢的破布袄,再也不想给孩子们穿了。

虽说棉衣也能成衣店里买,但若是有闲工夫,她们还是更愿意自己做一身,毕竟成衣的大小是固定的几个,胖了瘦了还是自己做更加合身一些,而且自己做的,还能加一点小心思,不至于大家穿的都是一模一样的衣服。

做完孩子们的衣服,妇人们又围坐在一起准备自己的新年新衣。

有人说道:“这次我就给自己和孩子们做了一身新衣,我家那口子,我让他自己去成衣店里买。”

有人附和:“我也是。上次吃饭的时候,居然敢给我甩脸色,我当场给他碗收了,爱吃吃,不吃拉倒,我还不伺候了。”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殿下说的那句走出家门是什么意思了。果然自己有钱,腰杆子才硬。那些高门大户的夫人们,有时候比老爷说话还要好使,就是因为她们手里抓着好些个铺子,家里的开支她们说了算。所以说,谁有钱,谁就有话语权。”

“我发现小翠你现在说话越来越有水平了。”

“哈哈,我每日的扫盲班可不是白上的。咱们也要进步不是?”

“……”

女人们在家里靠着暖和的火墙,一边聊着天一边做着针线活,男人们则是拢着手,穿着差不多颜色款式的棉衣,挤在屠宰场的外面。

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厂里的员工穿着统一的工作服。

今年开了荒地后,有了新作物,还有了化肥厂的肥料,再加上提高种地效率的耧车和曲辕犁,秋季的粮食收成不错。

云舒又免了百姓们开荒的田地税,于是大家的粮食全都入了自家粮仓。有些没有入厂上班的人家,粮食种得比较多,自家吃不完,就拿出来一部分出售。西州府按照市价收购。

粮食充足,又有了闲钱,到了年节,自然少不了肉类。

于是这些在屠宰场外面的男人,就是来这里买肉的。

第一次过一个丰收年,来买肉的人都很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