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我需要一个操作面板(第2/3页)

他需要一具肉体才能够继续恢复力量。但是现在,即便是魔王的残渣,即便是具备真名的天生武器都不能够满足他——因为他的光太过炽烈,寻常容器根本承载不了。但是,质不行往往可以用量来凑,以及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便是他的光可以承载于他的振动。

穿戴者的数量从二增加到了五。而这五团振动回响都已然稳定化——他可以将自身的振动附着在具备他明显个人特征的器具之上从而分担自己的光。而这一方案的最大问题,便是振动总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自然熵变。而这就需要一个足够稳定的触媒,来不断地维持振动的熵量。

活人便是颇为合适的触媒,因为活人的本质就是一团不断变动的熵。而现在,这一策略似乎运作得相当得当。

十二副装甲已然发放了九副,姜玉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心灵之光的承载要求获得了一个极其微小幅度的下降。或许当触媒的数量抵达九千,九万,甚至更多的时候。自己的心灵之光,便可足够稳固地承载在一件真名天生武器上,并且不会降低理想状态下的驱动功效。

这不是挺好的吗?

幸存者们获得了自保能力,而姜玉的战斗力也得以加强。他们终究是派上了用场,而不是单纯地作为需要被保护的负担个体。或许他们在常态下还可以组合成某种军阵来发挥一下力量?

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奇怪的画面,他看见一群数量大概在一千左右的兽人正在弯弓搭箭。其装饰风格似乎像是某部经典奇幻电影,然而下一刻,便是箭如导弹暴雨坠下。

一千箭的威力集中于一箭,被增幅的一箭却又共享给整体的千箭。而最终的结果便是每一箭的威力都被提升至战斧导弹轰炸的领域。算上其灵质特性,对上比较弱小的魔王,都有概率将其击杀。

念头一转,姜玉刚想要更加仔细地关注细节,这段模糊的记忆却急剧淡化。转眼间其内容便在他的认知之中不剩多少,但这份‘阵法’的运作模式,却在他的脑海中将印记刻下。

——我能够复现它。

——但是需要一个足够合适的载体……弓箭是一个好主意,但画风不佳,而且也需要应对一些客观层面上的状况。

脑海中的认知清晰无比,相关的利弊他在顷刻间便尽数知晓——弓箭是一种需要技巧才能够运用的战争道具,而且它那过于简易的结构,也不利于姜玉将自身的技艺快速封装。

总不能指望这群后现代居民快速学会弓矢运用吧。尤其是在鬼怪这种常规物理攻击完全无用的怪物到处肆虐的大环境下?

明显不能,所以技巧的运用只能够由自己来代劳。枪是比较适合的载体——或者说,外观和枪类似,并且也具备一点常规攻击力的器具,应用于这种情况最好。

——这里的人似乎也在用什么能够量产的武器来应对低级鬼怪来着……唔,超电磁步枪?

一支科技感十足,却又不乏磨损使用痕迹的枪械就此出现在他面前。他的振动感知到了基地内的军械库并且解析了复数的样品。而现在,一支状态处于平均水平的基地基础武装,就此重塑在了他的手上。

技术含量其实不高,科技风仅限于外观,原理依旧是物理投射。而它对鬼怪的杀伤力则主要是材质和弹药的特殊化。

这些武器应当是在幻想地里锻造出来的。

或许是将生产线放在幻想地里,或许是采用更加简朴的浸泡渗入法。总之,这些口径和射程都经历了特化的枪械就此获得了和鬼怪同质的特性。依靠数量,便可对鬼怪产生创伤。然而依托于这种材质手段的杀伤道具也注定只能够在物理层面上起效,而像是爆炸和裂变反应这种旧世代人类最为擅长的东西,则是很遗憾却也理所当然的效果不佳。

毕竟材质会因此而变化,便也失去了对灵体的功效。高能冲击不是起不到作用,但若不是直击,则就算是万吨以上的核弹,在攻伐一只真魔时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所以这里人类的旧时代技术水平也不怎么样嘛。

很好,看来自己的艺术审美又到了可以发挥的地方。虽然自己的记忆断层彼端只是一个普通的爱看网文的大学生,但姜玉很确信,自己懂得如何制作能够有效输出能量的枪。

“电浆。”他抬起手,眼前的反灵体枪的侧边便出现了新的构造。且不同于前者那只有外表具备的科技感。这新生成的第二件则是毋庸置疑的科幻之枪。

那是一件有着复数半透明管线连接的长柄枪械。管线内部流淌着幽绿色的液体,而数个外置容器的内部则闪烁着沸腾的电光——它们将直接汲取空气中的游离能量或者依托地狱火装甲的供能来在内部的生成器内合成核心温度在数百万度的等离子团。核心高温点不会超过一粒灰尘,而它们则通过斥力场投放到至合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