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脚踏实地了(第3/4页)

棚户区改造,更是一开始就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提出了过往任何一个同行都不敢提出的改造规划。

那些极个别贪婪的,不需要安顺集团这边出面,老百姓之间的舆论杀伤力就足以让这时候的‘钉子户’,成为倒霉蛋,被所有人唾弃。不涉及到强制拆除,老百姓都不干,联名信,直接上交到官方,希望赶紧推进棚户区的改造,我们想要住新房,想要住安顺地产建造的放心房。

……

今日焦点节目,是省里新闻综合频道的一档地方台民生新闻类的节目,一如全国各地各类民生新闻节目一样,关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每天晚上六点播出,足足一个小时,各种我们自己的新闻故事,追踪报道,大事小情都会有记者持续进行深入报道,力求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供暖不好、办事单位不作为、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等等新闻,覆盖一省之地,追踪报道,足以让每天的节目保质保量,很多老百姓晚上都会收看这节目,在安顺街鲜时光的门口,隔着玻璃,里面的电视对着外面,还接了一个音箱。

老年人吃饭早,下来遛弯纳凉,就在门口坐着,还能一起看节目,一些民生新闻,可能也都碰到过,一起讨论讨论,有时候还一起骂一骂某些不作为。

这一天,该节目的记者,晚上四点多到了鲜时光,周兴莲听儿子的话,拒绝接受采访,也不想接受采访,记者表示,可以不采访鲜时光的人,拍到一些工作人员没关系吧?

当冷叔了解了这一天要拍摄的主题后,对周兴莲点点头,后者,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魏涛也没拒绝。

转过天晚上,节目就播出了前一天在鲜时光拍摄和采访的画面。

采访邻里,拍摄鲜时光从下午开始络绎不绝的客人盛况。

不是一天两天了,总有一些人,或是开车,或是骑着摩托车,或是骑着自行车,都是生面孔,专程跑到安顺街来购买果蔬日常用品。

刚开始还没当回事,可这一天的销售额远比往日高出几倍,临近下班点,周兴莲还给外甥女婿张建打了电话,临时调拨了很多的果蔬货品过来,这才供应了直到晚上七点之前的购物热潮。

“安顺集团是好样的,我们没什么能做的,来这买点东西,算是聊表心意。”

“安顺魏总喜获千金,我们也算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一种祝贺的心情吧,没别的意思,大家别过度解读。”这是相对有文化的说法。

“魏总要改造棚户区了,我们都很高兴,知道这是哪,不好意思来打扰,买点东西,是我们的心意。今天我来,明天让我闺女和女婿来,后天让我弟弟来。”

“我们家住的就是魏总盖的房子,六年了,房屋质量是这个,物业服务也是这个,听说魏总家里添丁,我们想要表达一下谢意,也不知道怎么做,听我姑娘说,网上有人这么建议,买多买少,是那份心意,别让真心为我们老百姓服务的企业家寒心。”老百姓的大实话,竖起的大拇指更是真情实感,话里话外透着让人心暖。

认可,不是一时的。

多少年了,安顺集团在松江的口碑摆在那,才有了今日这样在网络上号召的个人行为,不强制,也不大肆的号召,就是有人提了这么一嘴,大家在网络上盖楼,有多少人来没人统计,也不乏一些网络玩嘴的只是说不行动,但这里确实多了很多的顾客。

有条件的,买点高档水果。

普通人家,果蔬日常总是要消耗的吧,这几天,多跑点道,咱么也算是回馈安顺魏总一回,那些没有得到实惠的人,棚户区要改造了吧,你们不想得到更好的?行为暖人心,别总是让人家魏总坐在前面,我们稍微力所能及做一点,也亏不找,充其量坐个公交车,折腾一下,多花几块钱。

一时,一月,一年。

一次,一桩,一件。

都不足以形成新时代的口碑,这是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时代,不能说普罗大众内心的善不如从前老一辈人了,是大家早已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顾及小小的善。

几十年前,大家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周遭邻居很可能一处就是一辈子。

现在呢,住一个单元,可能对门都不认识,点头之交,不是没心思结交,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生存压力大,赚钱难,生活难,每天都在奔波,不是吃大锅饭的劳作,哪还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经营生活里的细节点点滴滴。

安顺集团从最初做果蔬超市连锁,到口碑这么多年一直有的手机通讯产业,再到‘学雷锋’出租车队,最后是重中之重的安顺地产,每做一个行当,魏总都将口碑摆在了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