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最好的实验品(第4/5页)

在猫牙火了,随后全渠道进行宣传,大家才知道,这是朝廷台今年主打的一档节目,本来不是一套,是审核观看后,临时调整到一套,第一天的关注度不高,热度也不够,收视率更谈不到,让很多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节目火了,才有人发现,在节目的后面,字幕结束之前,以非常醒目的大字书写——感谢魏涛先生。

位置靠后,不专门去看根本不会注意,绝大多数人看完节目肯定是直接换台或是更换直播间。

这样的感谢给人感觉诚意不足,可不要忘了,这是什么节目,在什么地方播放,网络上刚出的采访这档节目导演的视频,立时一年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走遍全国,拍摄素材长达数百个小时。

“感谢魏涛先生的支持,才能让这档节目真的可以精益求精的去制作,他不仅赞助了这档节目,还提供了很多很多的帮助,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尤其是在拍摄最艰难的阶段,魏总自掏腰包,给我们提供了最完善的后勤保障……”

官方节目,官方人员,官方采访,为何会如此对魏涛大书特书?

懂得看风向标的人都明白,没有上面的默许甚至明确指示,会如此推崇魏涛吗?哪怕他拿了很多钱出来,有些项目,你想拿钱,可不一定会收你的钱,哪怕节目因此夭折,在制作方面也不会有任何妥协,更不会让出一些明里暗里的利益。

节目最后,字幕单独感谢魏涛,这更是确定了风向标。

今天的《红海行动》,只要不拉胯,可想而知,魏涛在这个行当里将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来自肖天德和他背后那些人的小招式,还有任何意义吗?现实版的小丑,自己人都会笑话的那种。

《舌尖上的华夏》从爆火开始,就成为了新世纪以来,被最多老百姓和最为宽泛年龄段民众接受的良心之作,口碑是口口相传,它是唯一一个没有明星,还能在这个时代抓住观众内心的电视节目。

魏涛这个名字,在上面某些办公桌上,可是夹杂着他的个人详细资料,被一些人仔细阅读过的。

做慈善,良心商贾,草根出身白手起家,还在某种程度上跟官方有合作,虚拟货币一件事,现在和之后不合作,单纯最初阶段他给智囊团的那些建议,让我们抢占了先机,足以为他获得一块免死金牌。

个人情感生活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公众人物而言是问题,对他而言,是问题吗?充其量一些官方的身份没有了,充其量名声臭了影响到麾下公司了,公司不上市影响也不大,至于那些股东身份,他也不是主导身份,况且个人情感的问题,从现在看,都算不得什么问题,媒体那么多次的曝光,把他怎么样了?在魏涛摆在上面案头资料里,就有关于这件事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明确指出,就算爆雷,影响也不大,现在绯闻满天飞,也没见有什么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这件事的根本没有负面的态度。

在《红海行动》首映礼的后台休息室,聊的是什么?

《舌尖上的华夏》第二季,现在不缺上面调拨的资金了,不再是对魏涛急需,而是带着他玩,对他后勤保障的满意,也是给他的回馈,更是希望从他那天马行空的脑袋里,多得到一些灵感。

谈的也是跟外面的合作,相对于舌尖二季,可能这方面的原因更多一些。

来一些垂直的大佬,跟你魏涛以谈安顺影视娱乐项目范围内的事情,实则要聊的是文化输出的窗口问题。

不是第一次提,魏涛也不是唯一的人选,老生常谈的事,每一个有希望做好这件事的人,都会在初期给予足够的暗中支持和希冀,一如当初的老谋子凯歌子。

娱乐途径,产生文化输出,曾经的韩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成功也不会劳民伤财,成功一下子可收割大量的收益。魏涛算是备选,一直做的事情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给他一个尝试的机会。

这一次的接触,浅谈,接下来,将会有人邀请魏涛到办公室去详谈。

谈他对这件事的具体想法,谈他对周围国家娱乐产业的一些看法,我们的优势在哪,能否成为输出方。

“这个,最开始,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受益,才会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其中。”

魏涛本可以不表态,也没让他现在表态,只是浅谈一下,了解一下他的心理状况。

他清楚知道,还是开口的原因也很简单,此时此刻,就在外面,正有最好的实验品。

李秀蛮给出的,岂止一个男团。

归国顶流。

为什么要回来,回来才成为顶流,那为什么,不能在外面也是顶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