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赶鸭子上架(第3/4页)

这是一句没什么营养的话语,对面二人面容严肃,并无什么情绪的反应,魏涛只得将这部戏的一些笑点拿出来,有些笑点,是需要画面营造氛围演员表演才能体现出来。

作为华语电影跨入大爆炸时代的高票房开山之作,这是一部你不抱有任何其它奢望、走进电影院只是想要放松一下会觉得物超所值的电影。

魏涛是认可的,大过年的,一个人在大城市打工没有回家过年,身边也没有固定女朋友,晚上无聊出来自己一个人看电影,喜剧片肯定是首选。

演员的表演好,设定妙,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快节奏的剧情推进,有点类似当初的周星星电影,单把剧本摆在那,如果不说这是他演,只说是一部喜剧电影,并不会有看到剧本就觉得这是神剧的期待感。

有些剧本,需要导演现场调配,也需要演员给予呈现,才能跨越剧本呈现出来的‘平庸’状态。

好在,魏涛拿的是记忆成品来反向推导,一些包袱笑点,他是有自己具体想法的,是能够详细展示给编剧,这样就要比我设计某个桥段,要在这里抖一个笑点的包袱,更为直观。

先将三位主演,或者说两主一副,那个角色也只有当时状态的黄博,能够演出堪比主角的效果,以不够多的戏份呈现出三大男星跨国追击战的效果。

一个严肃点的倒霉蛋老板,他就是利用倒霉制造笑点的角色。

一个单纯到傻乎乎的角色,他是负责制造老板倒霉效果的。

“这部戏要一路追击,在剧本里,不用担心异国他乡一些场所的使用,就算是大皇宫,就算是水上市场,除了涉及到信仰的地方,任何区域都可以设计到剧情里,拍摄时不会有任何障碍。”

魏涛滔滔不绝的说了很多,在两位资深编剧的眼中,这不像是一个创意,更像是一个完整故事的文字化,不仅如此,魏总的脑子里是有画面的,不是单纯觉得某个地点应该制造笑料,是他已经完整的设计出来,且细致的描写出演员如何配合、场景如何拍摄。

有的搞吗?

毫无疑问,这要比他们曾经接触过那些随便说几句,就要让编剧给出一个完整剧本的老板,更专业,更职业,更系统。

眼下这种,才是他们觉得需要找两个文字编剧,帮助丰富细枝末节的完整创意剧本。

关于《泰囧》的抄袭这件事,魏涛也是顺水推舟,一个个电话打过来,都等着他有一些表现呢,贺海涛也代表松江和省里,希望他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言外之意就是这一波福利,你能不能给家乡多留一些;曹海洋也是接到了省里大人物的专门电话,希望他可以沟通一下,毕竟魏涛是这个牵线搭桥的人,他有没有成竹在胸不知道,但至少他说得上话,有些东西一旦形成合作,一旦落户在我们这里,带来的好处是长远利益。

也算是帮一帮自己兄弟吧,仇博的模板有点像是小说主角,除了兄弟之外,可能很少有人能理解,为什么他这么一个芸芸众生里非常小普通的家伙,凭什么在异国他乡跟一个富家女恋爱,对方从家世、财富、长相、能力等等方面都碾压仇博不知道多少个来回。

凭什么?

魏涛和祝喜春是知道的,在接触到了米拉之后,就更确定这一点。

仇博是一个骨子里的暖男,很会照顾人,也很会照顾情绪,米拉这样的女人,缺少一个温暖的小窝,缺少一缕她随时想要都可以得到的阳光。别的仇博没有,却可以让一个小家拥有让米拉回来之后可以完全放松休息的温暖舒适。

批发水果的事,只能是助力,这一次瓦纳巴想要的东西,很大,很宽泛,或许他更像是一个打前站的,如果有更大规模的合作,他是不介意回去之后让更高层次的人出现。

现在都对等,只是在松江完成这次洽谈是不对等的。

都加把火了,那就彻底把这团火给拱起来,别的魏涛没信心,光头徐目前应该还在弄那个囧系列的第一部,肯定还没有这个资本和野心来弄一个国外拍摄,这部片子一出来,大大刺激那边的旅游业,借此机会,也可以提一些条件,约束一下那边的旅游环境。

大规模,几亿十几亿的合作,魏涛有没有那个能力都不会让自己深陷于那种繁杂的合作进程之中,他跟老牛和英语余聊过,别说什么身边有得力助手干将就可以高枕无忧,你可以不去现场实际操作,但真正整个项目的推进,你作为掌舵人,想要甩手掌柜,可能吗?

在《赢在华夏》的时候,魏涛就了解到,临安马开始这帮人,尤其是风投熊这样的投资人,不睡觉少睡觉是常态,不断的思考问题,不断的开会讨论事情,不断的头脑风暴,那才是常态,你不需要看他们是否准时准点的到办公室,如果每天常态工作就能完成所有的事,估计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轻松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