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始终不忘初心(第2/3页)

于是国内流传的东西,稍微跟国际上不同。

好多网友是看过那些小严跟自媒体对骂的嚣张言论,知道他多半是个什么官二代移民出去。

听不懂中文的外媒必然忽略了这部分,各种追问。

燕青都在盖青云的建议下,笑眯眯的重复英文:“一切以警方披露为准,我的一切情况交给律师以及代表团处理,谢谢大家关心……”

就一直重复。

光他这个处变不惊的态度,都让好多镜头怼着拍特写了。

邱文芳就很有做助理的觉悟,绝不在这个时候花枝招展的出风头。

低调甚至有点灰扑扑的跟在后面,带着米哈伊照料一切琐碎。

让燕青能用最光鲜的形象面对世界媒体。

一瞬间就能传遍全世界的落落大方。

话说好多国内网友,光是看见燕青这样穿着件笔挺衬衫,不卑不亢的站在那么多外国媒体中间,就觉得好喜欢了。

自己给自己当完新闻发言人,再大大方方走进大剧院。

几位民乐大师在后台迎接他:“听说你出状况,吓一跳!”

“看起来气色还好,没问题吧?”

这两天,射击项目的教练、领导甚至奥运官方都尽量要求燕青呆在比赛基地内,不要接受各方采访。

影响太大了,甚至有点把人家耗资几十亿欧元的奥运会风头都抢走带偏。

典型的狗咬人不稀罕,人咬狗才是新闻。

奥运会什么体育类话题,都及不上奥运选手杀人有话题。

今天这完全是被奥运文化方和自家奥运代表团要求必须来的。

他也笑笑:“没事没事,谁不会遇见几个垃圾人呢,正好出来活动下筋骨……”

寒暄商议,还一起吃了很不怎么样的西式快餐。

到点儿抓了中阮上舞台,早就安排的今天上《破阵子》、《满江红》这一系。

正好。

很多人以为搞传统文化输出,就一定要穿旗袍,罩唐装。

那不过是个皮儿,正儿八经的文化传播,哪里需要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真正千年前的唱词唱腔,然后叠加艺术才华的渲染,才有内味儿。

越是像广泛流行的摇滚乐队外表,反而更容易被国际世人接受。

所以哪怕是规格甚高的国家大剧院。

燕青依旧穿着淡黄色的衬衫配牛仔裤,提着“圆吉他”上台。

必然让听过没听过的观众,都先入为主的觉得这不过是支比较另类乐器的摇滚乐队,就不会有那种看少数民族风情的稀奇感。

别看内地人多,在欧美文化占主流的现状下,就是少数。

像奥斯卡都给外来电影统一归类外语片,根本没资格参与大片竞争。

反而是这样接地气的穿着打扮,才容易被接纳。

数千人规模的大剧院里,忙不迭的开始欢呼!

这几天整个奥运会最有名的人!

在没登台的这几天,人家几位民乐大师可没闲着。

从巴黎唐人街那边找了几面舞狮团的大鼓,在国家队鼓手的带领下,演练了些跟古筝、琵琶配合的鼓点。

开场就是清晰的大鼓,由铿锵有力到密集重叠。

从仿佛大将挂帅的独影随行,再到群体跟随,那种嘭嘭嘭的直击内心节奏感。

这跟之前在埃菲尔铁塔下那种露天音乐会的气场完全不同。

那种数万十万人以上的露天场景,就不要提音质了。

听个气氛,听个响。

但在这种具有声场设计的大剧院内部,每一片墙面设置都是为了让音色更美妙。

所以从特立独行的大鼓冲击心脉节奏。

愣是可以让全场本来乱糟糟的欢呼、闹腾都安静下来,把目光集中到舞台最显眼的地方。

看那个年轻人捧着“圆吉他”,在鼓点中切入进去,低头专心的弹奏。

连记者们都安静下来,仰头看着这个专注的年轻人。

难道真是因为这种对音乐的沉浸,让他能够轻易避开心态波动吗。

然后那完全听不懂的汉语表达,却向全世界展现出这位射击运动员的多才多艺。

其实是民乐大师们把编曲做得好。

在燕青那些比较简单的词牌名曲调上,做了精彩复杂的编排。

不然单单一支中阮,能弹出什么大场面。

而且皖师大民乐团的水平,跟这几位比那也是天壤之别。

浩浩汤汤的恢弘大气,唱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大剧院现在也有大屏幕,同样播放用书法撰写的歌词跟多语种翻译。

燕青那种略带高音的唱腔,让不少专家都颇为颔首。

这时候全场观众,相当部分还是颇有身份的各国文化官员、使领馆人员,跟海量的媒体记者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