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矛盾的根源(第3/4页)

在运输机降落的时候,楚光朝着聚居地俯瞰了一眼,将十号定居点的景色尽收眼底。

和已经拥有十余万人口的一号定居点相比,这座仅有不到两千人的聚居地就像一座不起眼的小渔村。

一道两人高的墙壁将整个聚居地围成了一个圈,一栋栋高矮不一的平房沿着几条笔直的主干道分布。从那五花八门的造型来看,想来应该是当地人自己盖的,而不是出自专业设计师的手笔。

其中临近海边的那片街道,不少屋子门口都挂着晒鱼的架子。

看得出来捕鱼是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次便是拾荒和种田。

至于当地的商业活动,则主要集中在临近北边公路的一片集市。

那里有不少当地人自己的店铺,也有一些兜售商品和采购产品的卡车……而这其中多半都是从一号定居点来的。

根据小柒提供的资料,住在当地的幸存者一半都是南方建设兵团的士兵,而剩下的一半则大多是从跃马行省迁徙过来的幸存者。

除去哪儿都有的玩家,几乎不会有曙光城或者黎明城的幸存者来这里生活。

其实这也很正常。

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虹吸效应无论放在哪里都是成立的。

尤其是在废土上,发达不仅仅意味着繁荣,更意味着安全。

哪怕是从东边迁徙过来的幸存者,也更愿意多走两步去工作岗位和人口都更多的一号定居点,而不是住在这种发展度相对较低的地方。

南海联盟的幸存者就更不用说了,相比起死亡海岸,百越海峡的薯条港才是他们的“精神故乡”。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即便这里大概是联盟发展度最落后的地方,公路、电线杆以及信号塔等等配套设施依旧铺了过来。

布满礁石的海岸线上竖着两条混凝土码头。

虽然没有集装箱货船在这里停靠,但码头的旁边却停了不少当地居民从联盟的银行贷款买来的渔船和打捞船。

这个点儿大多数大人都出去干活了,小孩子们则在定居点唯一的一所学校里上课。

即便在楚光看来当地发展的还不够好,但从当地人积极工作的精神面貌和码头上忙碌的情况来看,当地人自己对这儿的生活还是相当满意的。

毕竟在一墙之隔的废土上,别说是安居乐业,就连活着都是一种奢望。

掠夺者隔三差五就会找他们麻烦,哪怕按时上供也免不了被打秋风。

就算有类似于巨石城的幸存者聚居地恰巧在附近,也不用指望那儿的银行会借钱给他们改善生活。

巨石城卖营养膏的维佳和经营聚居地的希德乃至血手氏族和布朗农庄都是心照不宣的利益共同体。

甚至包括看似被掠夺者欺负的厉害的贝特街“老水蛭”,和选择做个人之前的行商李斯特。

在联盟诞生之前,他们都在同一台榨油机上,只不过处在不同的“生态位”。

而如今已经成功破局的联盟,正将新的秩序辐射到废土上。

这招釜底抽薪目前看起来还是很管用的。

大多数废土客体会到了秩序的好处,就不会再去想着回到废土上了。

哪怕某一天他们回到了家乡,也会将关于新纪元的理想和蓝图带回去。

飞机降落之后,楚光在停机坪上见到了地方当局的一众高层。

包括十号定居点民兵部队的营长、建设兵团的分队长、警卫局的局长、市政厅市长以及仅有的5个民选地方代表和组织会议的通常委员。

看在来都来了的份上,楚光和每个人都握了下手,接着又客气地寒暄了几句,之后才用批评的口吻继续说道。

“……你们就别搞这些繁文缛节了,我最怕的就是你们来这套。李锦荣也就算了,卫府城已经用不上南方建设兵团,他事情都办完了闲得慌,而你们这明显还有一堆的工作要做,来找我汇报个什么?”

“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如果有那个必要,我自然会去找你们。”

没想到热脸贴了冷屁股,市长心里也是说不出的委屈,苦笑着解释道。

“我们也是担心哪里的工作没做好,辜负了您的期望。”

楚光:“那你更不应该来找我,而是应该去码头上走走,问问联盟的公民和未来的公民生活上还有哪些不便的地方,或者对十号定居点的未来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他们的期望就是我的期望,你来问我的意见,不如把时间花在他们身上。”

市长立刻说道。

“我这就去码头。”

楚光:“……”

看着依依不舍离去的一行人,楚光在心中叹了口气。

这帮南方建设兵团里出来的人有些听话过头了,哪怕从原来的位置上下来之后,到了新的岗位仍然在搞上下级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