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南线与北线的进展(第3/4页)

对百越行省的开荒离不开南部海域幸存者们的支持,包括研究沉没的天庭号遗迹、海底的异种和母巢。

想要开发大荒漠也是一样,联盟必须拉上“曾经去了那里、又从那里逃离”的幸存者一起,解决他们的问题,或者至少带上愿意再一次从那里走出去的人们一起。

废土上发生的每一件事看似是割裂的,但其实都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不把脚下的每一步走好,他们就算继承了再多的遗产,也永远回不去曾经触摸过的星空……

至少他的有生之年怕是难看到的。

……

战场上的日月就如同叶梢上的蜗牛,北线的战线缓慢而又恒久地一点点移动。

时间慢慢到了九月下旬。

北线的联军已经成功控制了整个莱山市全境,并以三面开花的形式深入海涯行省腹地。

事实证明,联军消耗战的打法是切实有效的。即便军团的代表总诟病这是联盟在借黏共体的制度中饱私囊,趁机发展自己的工业。

不过在看到联盟在前线的伤亡——尤其是避难所居民的伤亡之后,他们又说不出来那些刻薄的话了。

企业是没有意见的,稳定持续的投入和可预见的产出本身就是他们的追求,他们只担心意料之外的风险,并不担心意料之中的。

至于学院,没有人能猜到他们在想什么,楚光自己最多也就能猜个一两成,那些人对秘密的偏执,就和他们对知识的态度一样。

火炬教会似乎是打算以拖待变,继续向南部海域增加筹码,并向东派出了先遣部队,试图将火烧向跃马行省。

这支由一名先行者和上百名使徒率领的先遣部队恰巧撞上了企业的第99机械化步兵师。

双方在平原地带爆发了激烈的交火,并最终由装备越打越花里胡哨的后者占据了上风,先遣队饮恨败下阵来。

少数萌新玩家以雇佣兵的形式参与了那场战役,据说还因此混到了不少装备。

不过最后这些装备基本都被巨石军工这些企业给高价回收去琢磨了。

毕竟那些搞军工的大佬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除此之外,也有跑去军团那边甚至猎犬特种部队那边当雇佣兵的,一些热衷于“不走寻常路”的玩家甚至在官网论坛上总结了给各势力打工给的报酬,以及性价比最高的摸鱼办法。

其中联盟的收益最稳定,增长曲线也最平滑,就好像精心设计过的一样。

毕竟是游戏官方钦点的“主角势力”,服务的自然是大多数人,适合不太想剑走偏锋的一般玩家以及人数众多的兵团。

至于企业,作为背景板中的土豪,废土上最先富起来的大佬,就连普通的士兵都可能成为发任务的NPC,同时给的钱也是最高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给的装备实战价值低了点。

除了仿生学芯片和一些植入义体有大用之外,像什么外骨骼或者轻武器之类的东西真不如卖了换钱。

如果是追求装备的话,学院和布格拉自由邦反而是更好的选择。前者本身技术储备就是废土的天花板,而后者靠着有大裂谷撑腰没人敢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多少从前者那儿偷了点。

至于军团,给的钱不多,装备也一般,但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就像【战地气氛组】那家伙一样。

楚光看过那玩家写的帖子之后也是不禁点了个赞。

这家伙着实把新版本给玩明白了,少说也得当个五姓家奴。

当然,在不违背《玩家手册》的前提下,楚光对于玩家们主动“走出去”一直都是持鼓励态度的。

不过这些小的细节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楚光也只是通过小柒了解了一下,并没有把视角放过去仔细观察。

目前海涯行省“净化区”的面积已经扩大到7万平方公里,已经接近海涯行省67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其意义大概相当于啃下十峰山的第一座山头,而难啃的“山头”还有更多,且一座比一座凶险。

如果南线能打开突破口就好了,坐镇前线指挥的楚光不止一次如此想着。

尤其是如今海螺号潜母已经完成,迈斯纳效应装甲也在南海联盟的旗舰上成功实装,沙洲岛上的雷达基站和导弹发射器也相继部署完毕,决战的时机前所未有之好。

就在楚光寻思着要不要催促南边的盟友们动一动的时候,一份附带有作战计划书的电报,忽然通过薯条港的专线发送到了小柒那里。

那份计划书的代号名为“拉肯”——即,南部海域最凶猛的海兽,大概类似于河谷行省的死亡之爪。

而该计划书的撰写人正是南海联盟海军司令李明辉,南海联盟当局赋予了他安乐岛海军基地以及驻防舰队的一切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