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这可是宝贵的任务道具(第3/6页)

有时候他独自一人过来,偶尔也会带上其他人。

最壮观的大概是水稻田,田里的庄稼长势相当喜人,粗壮的深绿色秧苗上已经钻出了点点嫩黄。

由数控种植塔培育的改良种子,搭配上化工厂生产的化肥,再加上勤劳的小玩家和幸存者们,今年田里的收成想必会相当喜人。

搞不好第一年的亩产就能破千斤!

目前新联盟耕地面积已经从3万亩增长到了4万,其中一多半是高产的玉米和水稻。

再等两个月。

等到了八月份,从这片沃土上产出的粮食将堆满联盟的粮仓!

望着那一望无际的农田,楚光的脸上不由浮起了老父亲一般的笑容。

真好!

不过……

只有这些明显是不够的。

“……我原本以为最初规划的3万亩完全够了,没想到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

理想中的情况是,1~2亩地能养活一名幸存者,3亩地能养活一名玩家。

以曙光城的人口,楚光初期规划的3万亩怎么算都够用了。

更何况在“铸剑为犁”资料片中,玩家们实际开垦的土地,比他实际规划中还多了5000亩。

在楚光的设想中,这些土地产出的粮食不仅能填满新联盟居民的胃,还能富裕出一大堆。

然而年初那会儿他哪里想得到,这才到年中,新联盟的常住人口已经翻了几番,从三千涨到了将近三万……

这还不算超能吃的玩家和战俘营的两万余奴隶。

由于人口的剧烈波动,新联盟的粮仓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一直在够用和不够用两者之间来回切换。

“我们的人口增长确实快了点……增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耕地面积。”跟在楚光的身旁,老查理的眼中也带着几分忧虑。

人多当然是好事儿,在废土上,人口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然而这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

人只有在吃饱的时候才有力气干活,有衣服穿的时候才会懂廉耻,有屋子睡的时候才会忠诚,只有组成了家庭才会思考下一代的未来。

如果无法填满过快增长的需求,过剩的人口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没办法,总不能放着那些人不管。”望着远处田间劳作的幸存者们,楚光言简意赅地随口回了句。

他曾经在贝特街生活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

对于他而言那些幸存者们都是活着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也正是因此,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发自内心的向联盟献上忠诚。

其实乐观点想,办法还是很多的。

他手上有很多张牌能用。

“……三万五千亩的耕地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开垦更多的农田。在冬小麦的播种开始之前,我们要保证耕地面积扩大到五万亩,来年春耕之前达到10万亩。”

思索了片刻,楚光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发动战俘,开垦西洲湖东部至天水南岸的土地。那儿的地形虽然崎岖了些,但胜在土壤肥沃。等到西洲湖东岸的湖堤完成,凑个10万亩耕地出来应该问题不大。”

“在完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之前,我们只能尽量从南方的农场主们那儿进口。关于贸易方面的问题,就需要你和贸易部、外交部那边多留意下了。”

老查理认真地点了下头。

“我会留意的。”

所幸新联盟的工业品在南方还挺受欢迎的。

尤其是LD-47系列步枪和各种大口径的武器,用来对付活跃在锦川行省的变种人简直太合适了。

那些绿皮肌肉佬们恢复力强,近战能力凶悍,挨几枪和没事人一样,但即便如此,也架不住7毫米全威力弹的扫射和“骑枪”发射的20mm高爆弹。

最近还有不少农场主派自己的仆人过来,想采购一些螺旋桨飞机回去。

不过驾驶这种飞机需要一定的技巧。

那些农场主们的打算是,派一批忠诚的仆人过来学习,学会了直接把飞机开回去。

当然,他们会用粮食支付学费。

卖飞机的利润,可比卖步枪高多了,虽然是螺旋桨飞机,但好歹也是能飞的。

一架飞机换个一两千个人的口粮回来完全不成问题。

说完了对以后的规划,楚光看向老查理,面带笑容地继续说道。

“说点开心的事情吧。”

“今天早上,卢卡和我通了电话,说我们花50万筹码进口的物资已经出发。这其中包括我们需要的粮食、棉布、建设电网需要的设备、以及建筑用的工具等等。”

“两天之后,他会和这450吨物资一同抵达北郊,之后每隔三天都会有一大批新的物资送到我们这儿。”

“有了这些货物,我们在黎明城的工地将事半功倍。也许用不了两年,赶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的新聚居地就能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