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打出来的战略纵深(第4/5页)

比如方长老兄。

战报上线不到两小时,关于更新之后的兵团系统与战役收益的攻略,很快便出现在了论坛上。

“……长话短说,两个重点。一个是关于兵团,一个是关于兵团系统中的玩家。”

“这次战役不少人应该已经注意到了,兵团系统的加点并不只是决定兵团的成长路线,同样也决定了兵团在具体的战役中可能接到的任务。”

“比如,装甲度更高的兵团,更容易触发攻坚任务。机动性更高的兵团,更容易触发穿插任务。走支援路线的玩家,几乎没有上前线的机会,要么开飞机,要么在后面打炮。”

“战争分数更多由各阶段完成情况决定,不同类型的任务,KPI考核标准不同。比如攻坚任务,权重项是突破速度。比如巷战任务,权重项是战损。支援任务则要求火力精确度等等……”

“Beta版本之后的各兵团分工会更加明确,分数的计算也会更加贴近现实。至于俘获重要目标,截获重要情报,在遭遇战中歼灭情报之外的敌军部队等等,这些并不介入阶段考核,而是作为附加分,直接计算在最后的总分上。”

“一句话总结,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标准弹药量,完成各自作战任务,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战争分数。”

“而与此同时,玩家在战役中所获得的基础收入,也主要由该分数决定。”

“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为团队争取到更高的分数。而对于战斗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兵团长也可以藉由手中的权限,给予其50%、100%、150%的额外奖励。”

“虽然兵团长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将功勋颁发给谁,但能够颁发的功勋数量,是和战场分数挂钩的。”

“换而言之,如果不能赏罚分明,兵团的凝聚力就会下降,难以在战斗中获得更高的战争分数,从而进入收益不断下跌、人数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

“强烈建议各兵团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赏罚机制,随着兵团等级的成长,可容纳的玩家数量也会增加。到后期不排除将由玩家自己指挥一支集团军作战的可能,制度的建设越早完成,改革的阻力越小。”

“另外,也建议新人在选择兵团时,除了等级排名之外,也更多的考虑该兵团的规则是否完善,以及该兵团中其他成员对自己兵团的评价!”

不错。

方长老兄还是一如既往地懂我。

楚光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在设计兵团系统的时候,最大的初衷就是希望玩家根据自己的游戏风格,聚集和自己风格相近的玩家,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他们的组织体系,将一群特别的人战斗力发挥到最大。

至于这套体系的名字叫什么,那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

他不可能给每一个玩家都设计一条单独的成长路线,但玩家们可以在规则的范围内DIY自己喜欢的玩法。

实在找不到乐趣,也可以把头盔让给其他能找到乐趣的玩家,躺在床上安稳的睡个好觉。

除了关于兵团系统本身的探讨,也有不少玩家将关注点放在了战争之外的经济层面。

比如峡谷在逃鼹鼠。

这位老兄直接在帖子中断言,未来新联盟会迎来一波基建狂潮。

而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青石县距离曙光城少说有80公里吧?把铁路和公路修过去得要多少水泥、钢铁、砂子还有沥青?想都不用想,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一定会暴长!这会儿要是在远溪镇开个采砂场和生物质油精炼厂肯定血赚!”

尾巴:“喔!好厉害!斯,快记笔记!(?ω?)”

斯斯:“在记了,在记了。”

峡谷在逃鼹鼠:“淦!你们这些白嫖的,赚了钱好歹分我一点啊!(抓狂)”

楚光把帖子从头看到了尾,心中感慨之余,默默地给加了个精。

有这些聪明的小玩家,何愁光复不了人联?

当然了,鼹鼠老兄在帖子里提到的东西,他早就想到了。

等把西洲打下来之后,不只是公路和铁路要修到西洲去,楚光打算将重工业也可以一起搬过去。

曙光城的位置距离巨石城这个强邻太近了,在对方的鼻子底下发展重工业的风险太大。

新联盟需要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

等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楚光打算在西洲市建立一座新的聚居地,收容当地的幸存者,并将曙光城的重工业逐步向北转移。

西洲市周围多山,临近湖泊河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不少,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变种黏菌,发展重工业的难度会比清泉市容易的多。

至于曙光城,则作为轻工业、农业、商业基地,生产新联盟居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各类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