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述道众生,陆煊成圣(第2/4页)

天上人间地下,都曾听闻孔子之名,更晓陆子之威德,此刻两位人间最大的大能述道,竟是惊动了仙佛神鬼,都悄然而至,都想听一听,陆子与孔子的道。

这无关乎立场,无关乎彼此的关系,只是为听道而来,干净纯粹,却也彰显出两人的声与威与德。

真仙站立,天尊端坐,甚至有佛祖西来,垂目洞察。

俱在看,俱在听。

“咦?”佛祖目视牵牛老农,心头生出惊疑,而惊疑才起,便又觉得恍惚,再至心神宁静之时,却不再关注老农,下意识的将之忽略了。

“只是一老农。”佛祖这般做想。

而地面上,陆煊神色祥和,听见孔子之问,笑道:

“你一问天地自然,二问仁义,如今问我何为大道……”

他心头有些发麻,脸上却不曾显化出分毫,这大道,他也在求,如何能知?

陆煊打算坦然,直述自己不知何为大道,亦不知如何走入大道之门时,牵着牛儿的老农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手掌悄然间在牛头上轻叩三下,震动顺着牛儿传至道人身上。

陆煊似乎也被叩了三下脑袋,忽而醍醐灌顶,脑海中多出万般玄妙,神色一肃,他正待述道,却察觉天地有变,侧目看去。

陆煊瞧见有一片山河被撕裂擒下,自当前岁月剥离,有一个人影被丢了进去……是张师兄?

老农也侧目,眉头微微一皱,但并未去洞察,当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陆煊收回了目光,温和道:

“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也,天地之内,寰宇之外,诸界万灵,日月山河,其形皆有不同,而类同的,顺其自然之生灭,随其自然之止行……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有不同。”

陆煊吐音之时,神色肃穆,道袍猎猎作响,头顶道冠亦在微微震颤,所述之言,是他之语,却又是老农在借他而述。

述道者,陆煊也,更为太上也。

太上讲道,天地恭听。

大道音凶猛伟岸,传遍了天上地下,震荡周天,却是引来更多的仙,更多的神,又有一位佛祖亲临,过去佛祖和现在佛祖皆来此听道,引得群仙哗然。

孔子对天上异象似乎未觉,疑惑发问:

“老师,万物之形,皆为不同,而观其所类同之事物,又有何益?”

老农这次敲了三下虚空,如同敲在陆煊头顶。

伴随三下轻叩,陆煊再次有所大悟,吐音如大雷,震天而彻地:

“观其同,则身齐于万物之同,齐于物,齐于事,齐于是非,齐于我……故可视生死与昼夜同,祸与福同,吉与凶同。”

顿了顿,他目光一凝,明明是自己在述,却也是自己在悟,又继续道:

“洞察天地万物之同,视一切为一,而自身在万物中,则自身也与万物同,自身与万物俱为一体,此为大道之门。”

孔子恍惚,天地为我,我为天地,万物类我,我类万物……

他若有所思,自言自语:

“既如此,我传仁义于我自身,与传仁义于天下,有何异哉?”

他忽然失去了求仁义、传礼仪的心思,压在心头的执念散去,如释重负,身心皆轻而清。

老农再叩三下虚空,牛背上的道人亦随着叩动而再有所悟,出声道:

“大道,深沉似海,高大似山,遍布寰宇内外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而无处不至,求之而不得,论之而不及。”

他心思勃发,声音传奏苍穹,群仙不自主的折腰做礼,听的个如痴似醉。

陆煊忽而大笑,在讲道,在悟道:

“夫大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天得大道,则天高,地得大道,则地厚,日月得之而行于昼夜交替,四季得之而万物有时序,我得之,你得之,当如何!”

孔子本就抛却重担的身心为之一震,思绪恍惚,道音贯耳,心念好像腾于云中,潜于海底,入于山林,存于万物!

他身为万物,万物为己,心旷神怡,大赞大叹道:

“阔矣!广矣!天边无际,吾在世数十年,只知守仁守义,却不知天地之大,万物之广,岂只在于仁义?老师之言,令我好生畅快……再讲,再讲!”

老农微微颔首,正欲第三次叩虚空,叩陆煊之心神,令其恍然大悟,

可手指头还没叩下之时,却见牛背上的道人却大笑,然后在老农惊愕茫然的目光中,吐声如雷而似潮:

“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得道也,随势而顺应者,为圣也!”

一番道音,震响天宫楼宇,凌霄殿中,帝尸看着呼啦一下全跑去听道的仙官神吏,有些哭笑不得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