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入秦宫,始皇做后辈(第2/3页)

但他知道,世人看到的,终究还是片面。

伐齐那一日,玉虚之仙都被陆子一掌拍落,西极天庭疑似有大仙神震怒出手,随后整个西极天庭却有半数坠下人间……

陆子是陆子,但绝不止于陆子呐……

秦穆公再做大拜:

“陆子愿讲道,为天下解惑,是吾等之幸,是苍生之幸呐……”

“谈不上解惑。”陆煊轻轻笑了笑:“我所传之道,非我之道,而是吾师之道。”

顿了顿,他又轻声开口:

“走吧,去雍城,吾还想要见一见那个叫做【政】的孩子。”

雍城,为秦国此时之都。

秦穆公按捺住心头振奋,再执一礼,又做引于前,侧边,万军再举刀兵,垂首而拜。

青牛未上云端,就这么行于大地之上,牛儿一步落下,越百川,跨千山,秦穆公伴于侧,八十一甲随于后。

他暗自心惊,陆子所乘的这头青牛,似也不俗,牛蹄一迈,千里万里尽落于一步方寸间……

所幸,秦穆公自身也为大品,虽这个时代的大品无法如同后世一样迈出金光大道,一步能至念头所至之处,

但真疾行起,一息万里也只是等闲,倒是可以跟上青牛的步伐。

伴行间,秦穆公恭声:

“陆子此离三十载,天下变换呐……”

陆煊平和的笑了笑,忽而想起什么似的,笑问道:

“近年来,诸子百家可有再添贤德?”

“有。”秦穆公点头道:“最出彩的,当时一位叫做鬼谷子的大德……于您伐齐那一年降诞,如今却已是大德了。”

他赞叹道:

“那位鬼谷子,天资可谓卓绝,创下一个崭新的学家,座下弟子不乏大贤之辈,如今有人将其盛赞为当世诸子第三人。”

“喔?”陆煊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问道:“前二人是谁?”

“您和孔子。”

说着,秦穆公似乎想起来什么一般,又补充道:

“孔子似也有所悟,携弟子开始周游于列国,儒家如今在天下间也是一等一的学说了。”

“善。”陆煊颔首。

两人言谈之间,千山万川都已跨过,雍城近在眼前。

秦穆公连忙加快了步伐,做引在前,城中诸官都早早来迎,城门大开,无数民众也都在翘首以盼。

牛儿却不曾顿步,继续缓行,而明明缓行,却似骤然之狂风,一步一步,一里一里,直入城中。

待青牛载着老人入城之时,此间又响起铺天盖地的颂声,皆在颂迎陆子。

陆子之名虽响彻人间山河,但真要说起来,便是在洛阳于秦地最为盛。

前者是陆煊久居之地,几次三番显化大迹,后者则是得益于秦穆公殷切传播,如今家家户户无人不颂陆子之名,甚至隐隐约约有神化的趋势,

以至于秦地原本涌去天穹上的香火众生念,大半都归在了【陆子】的身上。

在万民和百官的夹道欢迎中,陆煊平和的笑着,周身之势去越发的汹涌、壮大,头顶紫气再现,

直至走入秦王宫中时,外头的颂声依旧高昂,万民都在欢欣。

“吾却是难当此礼啊。”陆煊骑着青牛入王宫,叹道:“这还是吾第一次来秦地,这些百姓却如此称颂于我,愧而难当。”

“您说笑了。”秦穆公垂着头,眼中却是神采奕奕,轻声道:“若非是您伐齐,止住了齐桓公的疯狂扩张,恐怕此间早已陷入战火,民不聊生。”

说着,他忽而想起诸地间四起的灾与祸,神色微微暗沉了些许。

如今,秦地不起战事,但却依旧民不聊生呐……

陆煊并不知道这些事情,只是从青牛身上一翻而下,拍了拍牛儿的脑袋,旋即捧着道德经,在秦穆公的做引下朝着王宫大殿走去,

八十一甲和青牛则是都候在大殿之外。

才入王宫,陆煊便看见一个面容壮武,身上隐隐约约缭绕龙吟虎啸的青年疾驰而来。

陆煊神色微微一动,感知到青年明明年岁不大,但身上却缠着足足百份的人道大势,且这运势似非后天而聚,而是先天便存……

思索间,青年已走至近前,神色看起来有些紧张,一旁的秦穆公笑骂道:

“混小子,这位便是你整日念叨的陆子,愣着做什么?”

青年回过神来,连忙做拜:

“秦国赵政,见过陆子!”

说着,他又朝秦穆公一拜:

“父祖!”

陆煊眼中浮现出了然之色,果然……

一旁,秦穆公一边做引,请陆煊上坐,一边介绍到:

“陆子,这便是我那第十九世孙,以赵为氏,以政为名,这孩子倒算是聪颖的……”

陆煊凝视着底下恭敬站着的青年,心头忽然生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