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宣抚有没有反意?(第2/3页)

说完,席益重重叹了一口气,有些茫然。

王宵猎道:“我常常问属下的将领、官员一句话,你属于权力,还是权力属于你?坦白讲,我们做官的人,当然属于权力,是权力的一部分,而不是权力属于我们。你问我有没有反意,我应该怎么回答你?怎么回答,你都不会满意的。说没有反意,难道你们就信了?周世宗可曾有什么对不起太祖?太祖也没有想过要反周世宗。可幼子登基,还是黄袍加身,才有了我们大宋。所以呢,参政问我,本来就没有什何意义。只是喝多了,这句话憋得太久,忍不住问一问罢了。难道想我回答?”

席益酒意上涌,看着王宵猎,问道:“宣抚如果回答,会怎么说?”

王宵猎道:“我不像太祖,义结十兄弟,虽然不想造反,势力却早早布下。我父亲起兵勤王,区区几百人,转战数年,以身殉国!我接下这支军队,从襄阳到现不过数年,变为十万大军。这几年里,我曾来没有任用私人,从来没有发展亲信。在座的这几位,陈再道、陈与义、汪若海,都是朝廷的官员,随着我做事,时也命也。你问问他们,我可有什么对不起朝廷的?到现在,他们哪一个愿意为我王宵猎卖命?他们是为朝廷,为这天下苍生在这里做官!”

席益怔住。看了看陈再道、陈与义和汪若海,见三个人神色坦然,显然王宵猎说的不是谎话。

王宵猎道:“你一定要问我有没有反意,我没法回答你。因为有没有反意,是由朝廷,是由圣上决定的,而不是由我决定的。如果朝廷带领大军恢复中原,报靖康之奇耻大辱,国富民安,谁又能够造反呢?哪一个又敢造反呢?如果朝廷想着在江南苟安,视金人如天人一般,不敢对战,我又该怎么面对天下苍生!”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做官的人,每天也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君不似君,又何必问臣忠不忠?帝王不似帝王,臣还忠,是误了天下苍生!天下苍生何辜?要为你一个人的错误献上全家的性命!自靖康以来,战乱频仍,有多少人在战争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北狩的二圣,要不要给天下苍生一个交待?圣上即位,一切草创,打不过金人不奇怪。现在我手握十几万大军,与金人激战于陕西、河东,不问我能不能打败金军,却只想着问我会不会造反。先问一问自己,皇帝当得怎么样!君君臣臣,君先要是君,臣才是臣。你问我有没有反意?应该先问,圣上能不能做个好皇帝!”

不但是席益,包括汪若海、陈求道、陈与义三人,听了这番话后都目瞪口呆。好在他们跟在王宵猎身边多年,这番话早就感觉出来,只是想不到王宵猎会说出来。

王宵猎道:“皇帝,这两个字,不是当今圣上从道君皇帝那里得来的,更重要的是天下臣民认为,他能够当一个好皇帝。如果当不好,天下苍生不想再受苦,你们觉得会怎样?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地。诗曰皇矣上帝,临下有赫。问我忠不忠?何必来问!你让官家想一想,有没有做到靖民则法?有没有做到德象天地?做不到,就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够,就老老实实在宫里待着!”

皇帝两个字,是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而定的,独一无二。从中国传统来说,皇帝既是统治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也具有神性。用后世霸气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只是后世的皇帝不争气,少有像秦始皇一样的人物,皇帝这个称号越来越名不符实。

什么叫一个民族被人打服了?就是在后世,自己人也忘记皇帝这个称号,天下独一无二,万民拱服。这个民族称天皇,那个民族称皇室,人家不用汉字,就给人家翻译成皇帝。

就是很多人以为,唐太宗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天可汗很霸气。却不知道唐太宗对这件事的回复是,“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之事乎?”被尊为天可汗,在唐太宗看来,比皇帝可差远了。皇帝做着天可汗的事情是下行,是要他自降身份。

是天骄这个词,本来是匈奴自抬身份,说自己是天之骄子。以后的一两千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天骄只能用来指称异族首领。许多人却以为,天骄很霸气,是一个不得了的美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教员用天骄这个词正合词意,很多人却以为这是在夸铁木真。

这就是一个民族被彻底打服了。

看着众人,王宵猎冷笑一声。又摇了摇头,有些落寞。好似这世间,只有自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