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军纪要严(第2/2页)

李彦仙道:“节帅说的有道理。只是我觉得,对于军官,约束也不能过多了。战情千变万化,军官应该有根据战情执行特殊政策的权力。如果动辄违犯军纪,怎么行呢?”

王宵猎道:“各军比较,除了一些义军乱贼,我们的军纪是最松的。比禁军松,比金军松,也比各将的松。只是那些军队的军纪虽严,只是纸面上的。实际上一切取决于统兵官。越是喜欢溜须拍马的人,越得统兵官赏识,军纪就越管不到他们。我们的军纪松,却要求严格执行,不是由统兵官一个人决定。所以在百姓的眼里,我们的军纪反而是最严的。军队的军纪,到底严不严,还是看执行得如何。”

李彦仙想了想道:“节帅说的也对。我到底是义军出身,讲究以身作则,万众归心,军纪反而不重视。”

王宵猎道:“统率大军,军纪一定要严。如果一些律条过严,实际无法执行,要及时改正。军纪不能够只追求纸面上的效果,让别人看着如何如何,而要真正执行下去。纪律这个东西,纸面上的松与严是虚幻的,实际怎么执行才最重要。所以定纪律的时候,一定要可执行。纪律定下来之后,一定要执行。掌权者只要松了一道口子,这道口子就会无限放大,最后让纪律成无用之物。军队是有组织的,纪律废驰,组织性从何而来?”

李彦仙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李彦仙本名李孝忠,靖康之难后,毁家纾难,募兵勤王。建炎元年,李彦仙上书弹劾李纲不知兵,结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改名“李彦仙”。后来短暂地参军过,脱离军队后,募义军收复了陕州。可以说,李彦仙没有正规军的经历,很多时候用义军的经验看问题。

进入王宵猎军中后,李彦仙才开始习惯正规军。只是时间还短,许多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

汪若海道:“我们的军纪也是从禁军军纪变来,经过数年时间,已经大相径庭了。现在的军纪,比禁军的军纪松了许多,但与百姓相关的军纪却严了许多。从百姓中招来的将士还好,那些从禁军过来的将士就觉得受不了,管束实在太多了。没有办法,这些人只有慢慢用时间改变。”

“是啊,许多从禁军中过来的人,觉得我们军纪太严,而且无用,许多人不愿意遵守。”说到这里,王宵猎想起了栾庆山。这个人,不就是受不了王宵猎的军纪,宁愿当逃兵?但是,这些军纪,也正是王宵猎的军队与其他的军队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些不同,这支军队才成为新军队。

大军作战,军纪一定要严。这个严,指的是执行的严,而不是纸面上的军纪严。比纸面上的军纪,除了与百姓相关的条款,王宵猎的军队拍马也追不上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