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先说我不知道(第2/2页)

“后来我才知道,四不是那么写的。当然,现在知道,四也可以那么写,只是不常用。我们学习很多知识,都是这样。学了一二三,就觉得自己也会写四了,甚至觉得能写五六七八九。小孩子难免是这个样子,明明学一点知识,就觉得什么都会了。过了小学,做大人了,就不能这样。”

很多学问,经常是这样。一开始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了很多,这学问什么都懂了。等到学得深了,才觉得这学问很难,怎么也学不会。

有一个西方的寓言故事,被人经常引用。说是一个大学问家,画了一个圆。说初学时,认识的是一个点,觉得什么都懂。等到学得多了,就成了一个圆,接触的未知更多。

这个故事被王宵猎记住,不是因为这个道理多么的深刻,而是很多人错。很多人讲的时候,会说初学的时候知识少,但未知的也少。等到学的知识多了,未知的也多了。怎么可能呢?学的知识多了,未知的当然少了,还会变多?明明是开始学的时候,未知的虽然多,但是接触的少。后边未知少了,但接触的多了。学了还会未知的更多,那学的是什么?

这样简单一个故事,王宵猎不知道听多少人讲错。讲的时候,讲的人还特别自豪,觉得自己见多识广。如果听的人中有人也知道这个故事,两人还会会心一笑。

笑你个头啊。这个故事讲的道理简单之极,只能是讲给孩子听的,大人会烦才是正常的。然而世界跟王宵猎理解的差异很大。不但是有大人讲,还有很多人讲错。

有的时候,王宵猎会怀疑自己不正常。为什么自己认为浅显至极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讲,为什么听的人还兴高彩烈。后来终于明白,大部分人对自己讲的东西,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而听的人也不在乎对与错,只是听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