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为什么建军校(第2/3页)

众人拿了马扎,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人东张西望。

王宵猎道:“军人与百姓不一样,要坐有坐样,站有站样。就是坐下,也要有统一的军姿!你们是初入军校,今天不做要求。坐下吧。尽量坐得端正一些!”

众人称诺。放下马扎,坐了下来。

王宵猎道:“从追杨进到襄阳,我就想办一个军校,培养各级军官。只是以前军官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一时之间没有教头,没有教材,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一直筹备。虽然不断有军官到这里来学习,但说实话,那不算真正军校。从你们开始,军校才算办起来。你们是第一批学生!”

“因为缺人才,这次录取比较宽松。录取宽松,学成结业就不能宽松了。初步打算是这样。你们所有的人学的教材是一样的,教法是一样的,但难免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一年之后,学得好的人可以主动要求考试,考过了就算学成。心里没有把握的,那就学得久一点。在军校里最长时间是五年,五年还是不能结业,那就算了。依据考试的成绩,你们出军校之后,基本在都以下军队任职。结业的,无非是都头、军使、左节级、右节级这四个职务。结不了业的,就只能做拥队、押队、旗头等职务,不算军官。”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下面的众人。道:“你们是按在军校里学的成绩分配职务。这样分配合适不合适?公平不公平?说实话,不能说这样就能人尽其用,就公平。总有特殊的人,虽然成绩不好,但实际上学得非常好。到了军队中,战阵表现出色。还有些人,成绩虽然好,但战阵上没有什么用。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的。所以在我们的军队中,对这种事情有补救措施。这里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用考试成绩决定诸位前途的方法,对于镇抚使司是合适的。”

讲到这里,王宵猎停顿了一下。过了一会才道:“为什么要建军校?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曾经问过我。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需要。”

“自武周长安二年,朝廷设武举,到现在四多年了。四百多年的时间,武举选了一些名将,如唐之郭子仪,本朝的徐徽言。但总的来说,武举并没有使军队脱胎换骨,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朝自仁宗皇帝庆历八年开武科,也有百年了,选出的人才实在不多。是以除了武举之外,本朝还设了武学。熙宁五年,神宗皇帝立武学,一般有二百人之众,学成要三年时间。只是后来的战事,特别是靖康金虏南犯,说明不管是武举还是武学,都不能真正让军队强大起来。”

说到这里,王宵猎苦笑道:“靖康年间河东战事,有十七金军破本朝两千大军。唉,想一想,两千人一人吐一口唾沫,也把这十七个人吐死了。可就是被十七个女真人追着跑!”

“有人说汉人怯懦。这是什么话?选人出来一对一单打,世间有比汉人更能打的?可为什么战争就是打不过人呢?打不过契丹人,现在又打不过女真人,道理在哪里?”

“要我说,首先是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军队是干什么的。再一个,军队的组织、制度、选人、装备和训练,诸般种种。是不是按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的。现在看,只怕不是的。不从每一个环节下手,怎么能让军队有战斗力呢?我们设军校,就是要从组织、制度、选人、训练来下手,培养人才。用你们这些人才做骨架,搭上服役的士卒,建立一支真正脱胎换骨的军队!”

前世最常见的说法,宋朝军事孱弱,最重要的原因是崇文抑武。这个名词换来换去,有说崇文抑武的,有说重文轻武的,总之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初听的时候,王宵猎也觉得对。后来知识多了,越想越觉得没有道理。一个国家军事孱弱,是因为军人地位不高?若军人地位高了,军事就强了?

宋朝之前的五代时期,武夫当国,军人的地位够高了吧?燕云十六州怎么丢的?后世晚清民国的军阀混战时期,军人地位够高了吧?当全世界的反西斯战争开始大反攻的时候,还有豫湘桂大败。从全世界来看,英国是世界霸主的时候,军队里充斥着小偷、流氓、醉鬼、罪犯和流浪汉,还不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什么因为重文轻武的说法都站不住脚。

军事不行,军队对外打不了胜仗,不从军队本身找原因,而是说什么重文轻武,说什么朝廷不让武将当宰相,这说法听着就让人觉得无比可笑。为什么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行?当然要从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军队的组织、制度、钱粮、训练、装备这些方面找原因。说什么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这话听着就不像是一个正常的现代人能够得出来的结论。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不是重文轻武?说的宋朝毛病,西方的漂亮国几乎一样不少,哪个敢说漂亮国的军队不行了?